古诗词网

兔子成毫紫,鹅儿脱壳黄。

舒岳祥宋代〕《初食栗

新凉喜见栗,物色近重阳。
兔子成毫紫,鹅儿脱壳黄。
寒宵蒸食暖,饥晓嚼来香。
风味山家好,蹲鸱得共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兔子鹅儿

兔子 tù zi
(1).兔的通称。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戏答》诗:“固胜兔子固胜鹤,四蹄扑握长啄啄。”
(2).詈词。《红楼梦》第七五回:“你们这起兔子,真是些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毫 háo《國語辭典》

毫 [ háo ]

  1. 細而尖的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2. 毛筆。如:「狼毫」。《紅樓夢·第八七回》:「便叫雪雁將外邊桌上筆硯拿來,濡墨揮毫,賦成四疊。」
  3. 公制中表示度、量、衡等單位的千分之一。如:「毫米」、「毫克」、「毫安培」。
  4. 秤或戥子桿上的提繩。為秤鉤或秤盤與秤錘間的支點。分頭毫、二毫、三毫。
  5. 俗稱輔幣一角為「一毫」。
  6. 姓。如漢代有毫康。
  1. 極小、極細微。漢·王充《論衡·案書》:「采毫毛之善,貶纖芥之惡。」
  1. 一點點。如:「毫不在意」、「毫無頭緒」、「毫不相干」。
紫 zǐ《國語辭典》

紫 [ zǐ ]

  1. 红、蓝合成的颜色。《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2. 姓。如宋代有紫景望。
鹅儿(鵝兒)é ér
(1).雏鹅。 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鹅黄。” 宋 陆游 《八月九日晚赋》诗:“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宋 杨万里 《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指鹅黄酒。 宋 陆游 《立秋后四日雨》诗:“杯泛鹅儿供小歠,碓舂云子喜新尝。”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用约字》词:“已被色香撩病思,儘鹅儿,酒美无多酌。”
(3).鹅黄色。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芳郊取次布韶华,柳丝搓得鹅儿乍。”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咏春雨》词:“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纔著春寒瘦不支。”  ——《漢語大詞典》
脱 ( 脫 ) tuō
脱 [ tuō ]
  1. 离开,落掉:~产。~发()。~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
  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
  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
  4. 倘若,或许:~有不测。
  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
  6. 姓。
壳 ( 殻 殼 ) ké/qiào
壳 [ ké ]
◎ 坚硬的外皮:鸡蛋~儿。
    壳 [ qiào ]
    ◎ 义同(一):甲~。地~。金蝉脱~。
      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1. 「黄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