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开山犹别子,传钵许宗风。

舒岳祥宋代〕《壬辰正月胡子持孙平叔刘正仲诸友於雁苍建赤

句读从朱老,经书本释翁。
於蓝青所出,他石玉堪攻。
文启吾乡秀,心知百代崇。
推尊非苟合,议论自难同。
名节道乡峻,词章淮海雄。
诸公交赞誉,此老定磨礲。
旧祀儒宫侧,新祠佛寺东。
开山犹别子,传钵许宗风。
俎豆干戈后,诗书煨烬中。
千年期勿坏,印印此心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开山别子宗风

开山(開山)kāi shān
(1).在名山创立寺院。 宋 刘克庄 《送日老住九座山》诗:“守土亲为大檀越,开山留下废砧基。”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余游 云门 诸寺,至 平阳 , 山翁 开山经始。”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过桥不远在山麓的倾斜中,有一座 明 时开山的古寺名叫 茶土寺 。”
(2).指首次住持。 宋 志磐 《佛祖统纪·择卿法师》:“ 元祐 二年,初建 寿圣院 ,请师开山。”
(3).开创学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且 唐 初诸家,如 虞 、 褚 、 欧 、 薛 ,尚傍 山阴 门户。至 过庭 而超然融会,变成一家,几与《十七帖》争道而驰,亦一开山作佛手也。”
(4).学派的开创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王文简公 士禎 才地渊雅,其诗学为本朝开山。” 蔡元培 《〈鲁迅先生全集〉序》:“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 李越缦 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 周豫才 先生,即 鲁迅 先生。”
(5).为采石、筑路等目的而把山岩挖开或炸开。
(6).开垦荒山。
(7).指在一定时期开放已封的山地,可进行放牧、采伐等活动。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别子 bié zǐ
即庶子。古代宗法制度称诸侯嫡长子以外之子为“别子”。《礼记·大传》:“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 孔颖达 疏:“别子谓诸侯之庶子也。诸侯之适子适孙继世为君,而第二子以下悉不得禰先君,故云别子。”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其别子 赵奢 ,当 赵 时破 秦 军 閼与 ,有功,号 马服君 。” 清 刘大櫆 《方氏支祠碑记》:“古者诸侯之适子嗣为诸侯,其支子之为大夫、士者,不得祖诸侯,而名之曰别子。”参阅《礼记·大传》“别子为祖” 唐 孔颖达 疏。
(1).线装书的套子上或字画手卷上用来别住开口的东西。多用骨制。
(2).烟袋、荷包的坠饰。  ——《漢語大詞典》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钵 ( 缽 鉢 ) bō
钵 [ bō ]
     ◎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子。饭~。茶~。乳~(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1. 应允,认可:~可。允~。特~。
  2. 承认其优点:赞~。嘉~。
  3. 预先答应给与:~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处,地方:何~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8. 这样:如~。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
许 [ hǔ ]
  1.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宗风(宗風)zōng fēng
(1).原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有时也用以泛指道教或文学艺术各流派独有的风格和思想。《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却説 印长老 接得 可常 ,满寺僧众教长老休得安着 可常 在寺中,玷辱宗风。” 金 元好问 《夏山风雨》诗:“惨澹经营有许功, 吴 僧谁得嗣宗风。”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尝叹佛老宗风高洁,而文士之得罪名教者,往往逃入其中,以自掩饰。”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吾则不然,必先绘之以华,斡之以力,而后沉深厉刻以出之,庶乎 李 、 何 、 王 、 李 之宗风不坠歟!”
(2).犹宗尚。 严复 《救亡决论》:“当其做秀才之日,务必使之习为剿窃诡随之事,致令羞恶是非之心,旦暮梏亡,所存濯濯。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后,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