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故园重饾饤,四贤遗像愈风流。
锦囊诗裹识花洲,何日清江得醉游。
百亩故园重饾饤,四贤遗像愈风流。
香浮红树春应早,雪压寒梅月想留。
我有烟波鱼具了,一丝风底愿维舟。
百亩故园重饾饤,四贤遗像愈风流。
香浮红树春应早,雪压寒梅月想留。
我有烟波鱼具了,一丝风底愿维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百亩(百畝)bǎi mǔ
亦作“ 百畮 ”。 一百亩土地。亦泛指广阔之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郑玄 注:“畮,古‘亩’字。”《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淮南子·诠言训》:“匹夫百畮一守,不遑启处。”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浄尽菜花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 周 制百步为亩,一夫百亩(约合今31.2亩),称为一田,是井田的基本单位。” ——《漢語大詞典》
故园(故園)gù yuán
(1).旧家园;故乡。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前蜀 贯休 《淮上逢故人》诗:“故园离乱后,十载始逢君。” 元 倪瓒 《桂花》诗:“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毛泽东 《到韶山》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2).古旧的园苑。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 ——《漢語大詞典》
(2).古旧的园苑。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饾饤(餖飣)dòu dìng
(1).将食品堆迭在器皿中摆设出来。 宋 郭应祥 《好事近·丁卯元夕》词:“客来草草办杯盘,餖飣杂蔬果。” 明 唐寅 《桃花坞祓禊》诗:“穀雨芳菲集丽人,当筵餖飣一时新。”参见“ 飣餖 ”。
(2).将食品混杂。 清 谢道承 《冬笋》诗:“品格远膏腴,烹餁戒餖飣。”
(3).指多而杂的食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吾出 肃州 时,有送酒肴者,所餘餖飣,今尚贮皮袋中。”
(4).比喻杂乱;杂凑堆砌。 宋 王观 《庆清朝慢·踏青》词:“晴则箇,阴则箇,餖飣得天气有许多般。”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俞园假山》:“峯之大小凡百餘,高者至二三丈,皆不事餖飣。”
(5).比喻文辞的罗列、堆砌。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上》:“第诗文则餖飣多而鎔鍊乏,著述则剽袭胜而考究疎。”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史记》:“ 臧氏 之学,颇嫌餖飣,繁而寡要。”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餖飣獭祭,古人早悬为厉禁。”
(6).比喻因袭、杂凑文辞的人。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立门庭者必餖飣,非餖飣不可以立门庭。盖心灵人所自有,而不相贷,无从开方便法门,任陋人支借也。” ——《漢語大詞典》
(2).将食品混杂。 清 谢道承 《冬笋》诗:“品格远膏腴,烹餁戒餖飣。”
(3).指多而杂的食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吾出 肃州 时,有送酒肴者,所餘餖飣,今尚贮皮袋中。”
(4).比喻杂乱;杂凑堆砌。 宋 王观 《庆清朝慢·踏青》词:“晴则箇,阴则箇,餖飣得天气有许多般。”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俞园假山》:“峯之大小凡百餘,高者至二三丈,皆不事餖飣。”
(5).比喻文辞的罗列、堆砌。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上》:“第诗文则餖飣多而鎔鍊乏,著述则剽袭胜而考究疎。”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史记》:“ 臧氏 之学,颇嫌餖飣,繁而寡要。”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餖飣獭祭,古人早悬为厉禁。”
(6).比喻因袭、杂凑文辞的人。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立门庭者必餖飣,非餖飣不可以立门庭。盖心灵人所自有,而不相贷,无从开方便法门,任陋人支借也。” ——《漢語大詞典》
四贤(四贤)
魏晋 左思 咏史诗八首 其七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唐 徐九皋 咏史 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
唐 章孝标 游地肺 市朝扰扰千古,林壑冥冥四贤。 ——《骈字类编》
唐 徐九皋 咏史 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
唐 章孝标 游地肺 市朝扰扰千古,林壑冥冥四贤。 ——《骈字类编》
遗像(遺像)yí xiàng
亦作“ 遗象 ”。
(1).指死者的画像、塑像或照片。《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文选·潘岳〈怀旧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 李善 注:“象,谓形像也。以其已化,故谓之遗也。” 宋 苏辙 《杨惠之塑维摩像》诗:“谁人好道塑遗像,鮐皮束骨筋扶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寿堂观看,越看越像自己老婆的遗象。” 丁玲 《母亲》一:“﹝医生﹞每回去看脉时走过堂屋,都看到那死去的朋友的遗像。”
(2).前代事物留传下来的形状、式样。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於牖上,此之遗像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为车乘者,苟贵轻细,又数变易其形,皆以白篾为纯,盖古丧车之遗象。”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卤簿内皁纛,盖旄头之遗象。”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贔屭等名不同》:“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漢語大詞典》
(1).指死者的画像、塑像或照片。《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文选·潘岳〈怀旧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 李善 注:“象,谓形像也。以其已化,故谓之遗也。” 宋 苏辙 《杨惠之塑维摩像》诗:“谁人好道塑遗像,鮐皮束骨筋扶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寿堂观看,越看越像自己老婆的遗象。” 丁玲 《母亲》一:“﹝医生﹞每回去看脉时走过堂屋,都看到那死去的朋友的遗像。”
(2).前代事物留传下来的形状、式样。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於牖上,此之遗像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为车乘者,苟贵轻细,又数变易其形,皆以白篾为纯,盖古丧车之遗象。”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卤簿内皁纛,盖旄头之遗象。”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贔屭等名不同》:“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漢語大詞典》
愈风(愈風)yù fēng
见“ 愈头风 ”。 ——《漢語大詞典》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名-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