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英灵百人敌,奄忽一朝捐。

苏颂宋代〕《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

告卧春明日,灾逢本命年。
英灵百人敌,奄忽一朝捐。
妙墨宗祧秘,遗文太史编。
家书四世学,嗣子复能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英灵百人奄忽一朝

英灵(英靈)yīng líng
(1).英明灵秀(指资质)。《后汉书·王刘张李等传论》:“观其智略,固无足以惮 汉祖 ,发其英灵者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方叔 祭 东坡 文云:‘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復收自古英灵之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九:“遥怜 屈 贾 英灵地,朴学奇材张一军。”
(2).指杰出的人才。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赖先德之龙兴,奉英灵之电举。” 唐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清 孙枝蔚 《历阳怀古·楚霸王庙》诗:“将军多恐英灵尽,万古 长江 有战船。”
(3).精灵;神灵。 南朝 梁 沈约 《赤松涧》诗:“ 松子 排烟去,英灵眇难测。” 唐 高适 《三君咏·魏郑公》:“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清 孙枝蔚 《谒金龙四大王庙》诗:“ 凤泗真人 坐战船,英灵助战 吕梁 边。”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拜倒,向钟声起处拜倒,朝那巍巍 大禹 闪英灵的庙。”
(4).犹英魂,对死者的美称。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英灵不已,还当命代之期;将有后徵,克保承家之业。” 宋 司马光 《祭宠颖公文》:“心焉陨絶,言不成章,英灵有知,临此薄酹。” 明 刘基 《题乜先进德祖母徐氏节义传后》诗:“丈夫殉节殞烽矢,英灵在世何曾死。”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为党献身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啊,人民歌颂你不死的英灵!”  ——《漢語大詞典》
百人 bǎi rén
(1).满百人的概数。《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於百人之上。”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给九旒鑾輅,黄屋左纛……虎賁班劒百人。”
(2).山名。在今 湖北省 汉阳县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江水 左逕 百人山 南,右逕 赤壁山 北。”  ——《漢語大詞典》
敌 ( 敵 ) dí
敌 [ dí ]
  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方。~寇。
  2. 指敌人:~后。~情。~酋。~特。轻~。克~制胜。
  3. 抵挡:寡不~众。
  4. 相当:势均力~。匹~。~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5. 仇视:~意。“诸侯~王所忾”。
奄忽 yǎn hū
(1).疾速,倏忽。《韩诗外传》卷十一:“奄忽龙变,仁义沉浮。”《旧唐书·刘仁轨传》:“奄忽长逝,衔恨九泉。” 明 归有光 《寒花葬志》:“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2).指死亡。《后汉书·赵岐传》:“卧蓐七年,自虑奄忽,乃为遗令勑兄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岂求备礼乎?” 宋 苏轼 《与鲁直书》之二:“独元老奄忽,为之流涕。”  ——《漢語大詞典》
一朝 yī zhāo
(1).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捐 juān《國語辭典》

捐 [ juān ]

  1. 舍弃、抛弃。如:「为国捐躯」。《说文解字·手部》:「捐,弃也。」《楚辞·屈原·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宁有背君亲 、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2. 除去。《字汇·手部》:「捐,除去。」《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
  3. 奉献财物帮助别人。如:「捐献」、「募捐」、「捐款救灾」、「捐粮赈济」。
  4. 旧时称以金钱买得官职。如:「捐官」。《红楼梦·第一三回》:「贾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
  1. 人民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如:「房捐」、「地捐」、「税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