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叙述须归大手笔,唱酬俱是两都宾。

苏颂宋代〕《留守太尉潞国文公宠示耆年会诗次韵继和

四登台衮垂三纪,三镇神崧第二春。
会老特过丞相阁,开筵仍具大官珍。
追寻故事图形在,喜遇承平笑语频。
叙述须归大手笔,唱酬俱是两都宾。
贵如方岳虞咨牧,清比西山晋列真。
盛集古今应未有,谩夸灵鹫会中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叙述大手笔唱酬两都

叙述
亦作“叙述”。 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概括而有条理的说明和交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四:“ 前汉 事跡所以灼然传在人口者,以 司马迁 、 班固 敍述之工,故学者悦而习焉,其读之详也。”《快心编》第八回:“ 丽娟 看他写下,乃是叙述久别,门户平安。”《中国民俗传说故事·哈民族的正月年》:“老人叙述起昨天发生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大手笔(大手筆)dà shǒu bǐ
(1).指朝廷诏令文书等重要文章。后亦指杰出的文辞、书画。《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陈书·徐陵传》:“ 世祖 、 高宗 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 陵 草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 李太守 ﹞閒步殿上,观西天像,突见墨荷,惊为 八大 再来人,问谁之大手笔。”
(2).称工于文辞有大成就的人。 唐 白居易 《冯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诰制》:“吾闻 武德 暨 开元 中, 颜师古 、 陈叔达 、 苏頲 称大手笔。”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於屡改也。”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若无大手笔,谁堪创世纪?”
(3).手面阔绰的人。《负曝闲谈》第十五回:“ 金慕暾 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  ——《漢語大詞典》
唱酬(唱醻)chàng chóu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诗词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足下虽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头矣……而又未忘少年时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无復见前贤。” 明 唐寅 《送行》诗:“此日伤离别,还家足唱詶。” 清 吴伟业 《送山东耿中丞青藜》诗:“幕中壮士争超距, 稷下 高贤共唱酬。”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吟诗填词,那是所谓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1.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1. (一)​之又音。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两都(兩都)liǎng dū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周 汉 唐 指 长安 和 洛阳 。 汉 班固 有《两都赋》。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四海帝王家,两都 周 汉 室。” 唐 韩愈 《赠河阳李大夫》诗:“四海失巢穴,两都困尘埃。”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五代 梁 以 开封府 与 河南府 为东、西两都。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金 代指上京 会宁府 城和中都 大兴府 城。《金史·王竞传》:“ 竞 博学而能文,善草隶书,工大字,两都宫殿牓题皆 竞 所书,士林推为第一云。”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 明 代指 北京 和 南京 。 明 唐寅 《除夜坐蛱蝶斋中》诗:“一卷文章尘覆瓿,两都踪迹雪随驴。”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舍人昔尝官两都,岂有所託於浮屠氏耶?”参见“ 两京 ”。
(5).指 汉 班固 所作《两都赋》。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其中高者,至如 相如 《上林》、 扬雄 《甘泉》、 班固 《两都》、 张衡 《两京》、 马融 《广成》、 王生 《灵光》,初极宏侈之辞,终以约简之制,焕乎有文,蔚尔鳞集,皆近代辞赋之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孟坚 《两都》,明绚以雅赡。”
(6).借指 汉 代。《文选·鲍照〈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 李善 注:“‘十帝’、‘两都’,俱谓 汉 也。” 北齐 邢邵 《冀州刺史封隆之碑》:“公世载儒雅之风,家传鐘鼎之业。出 三代 而克阜,歷两都而转盛。” 宋 黄庭坚 《送彦孚主簿》诗:“斯文当两都, 江夏 世无双。”  ——《漢語大詞典》
宾 ( 賓 ) bīn
宾 [ bīn ]
  1. 客人:~客。来~。~馆。~主。贵~。~至如归。
  2. 同“傧”,傧相。
  3. 服从,归顺:~服。~附。
  4.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