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求知走四方,慷慨成悲歌。

苏颂宋代〕《秀才石君予同年子也携书见投重之以歌诗意甚

石生故人子,袖书远相过。
趋翔有父风,步阔冠峨峨。
自言少也孤,奉亲由江鄱。
区区营甘旨,靡暇谋其他。
三十未有成,无门托丝萝。
求知走四方,慷慨成悲歌。
顾我旧朝寀,谓能激馀波。
多惭僻郡守,局趣如生何。
空持赠我句,坐合长吟哦。
方今绍唐虞,咏歌继卷阿。
举世用经术,革去辞章讹。
诏书起遗逸,草泽咸搜罗。
高爵待俊杰,世砺钝以磨。
君子务藏器,生其勤切磋。
乘时挟才策,继世收贤科。
壮怀无自忽,流年易蹉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求知四方慷慨悲歌

求知 qiú zhī
(1).探求知识。 唐 皇甫湜 《上江西李大夫书》:“居蓬衣白之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辝其亲,甘穷飢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篤守道而求知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二:“在抗战期间, 中国 千万青年对于求知的无比热情,是十分令人感动的。” 丁玲 《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她热忱于社会主义,热忱于妇女解放,热忱于求知。”
(2).谓希求被人了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少年急於求知,投赠公卿,动千百言,殊嫌繁冗,兼自减身分。”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孤行其自信力,而不敢求知于人人。”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1.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3.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5.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6.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7.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8.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9.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10. 往、去。如:「走往」、「走访」。
  1. 供行走的。如:「走道」。
  2.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3.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1.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四方 sì fāng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高诱 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
(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孔颖达 疏:“ 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 ,不可救疗。”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东观汉记·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5).指四方之神。《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郑玄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东, 祝融 、 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汉书·礼乐志》:“练时日,侯有望,焫膋萧,延四方。” 颜师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漢語大詞典》
慷慨 kāng kǎi
(1).情绪激昂。《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激厉抗扬之意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士衡 长七尺餘,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清 王猷定 《梁烈妇传》:“ 材 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餘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
(2).性格豪爽。《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 徐信 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3).感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李善 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
(4).大方;不吝啬。《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见 李忠 、 周通 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袁 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悲歌 bēi gē
(1).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 陶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 钟期 信为贤。”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峻青 《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
(2).悲壮或哀痛的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行觴奏悲歌,永夜繫白日。”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厄 宋 围 陈 ,奏悲歌於 下蔡 。”《红楼梦》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艾青 《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