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是时汴流阻,北客多过境。

苏颂宋代〕《刁景纯学士寄示嘉篇述前后过颍游览之乐不鄙

昔岁寓文馆,雅志慕藩屏。
尝闻近畿州,胜绝惟南颍。
十年走京华,官局苦间冷。
欲求一麾去,数奏囊章请。
适会择兹守,乘时窃侥幸。
君相宠儒林,念久贷諐眚。
旋蒙左符赐,上戴天恩并。
扁舟促行役,洪渠逐奔猛。
飘然离尘嚣,有若出机穽。
从容光景多,历览江山迥。
去都时值秋,到官月逢寎。
此邦信名区,民愿俗无警。
昔守皆巨公,今犹蒙镇靖。
非才偶承乏,继治实多幸。
前贤有规模,遇事见要领。
因此颇间暇,得以探物景。
溪湖绕郡郭,台榭跨冈岭。
春媚花百名,秋香荷十顷。
野色连莽苍,水容迷渌净。
虹驾逵路长,鷁泛源流永。
幽寻穷胜处,登陟疲足胫。
适意自留连,对人成诧逞。
是时汴流阻,北客多过境。
景纯罢山阴,前旆亦南骋。
予逢丈人行,再拜肃襟袊。
君待同舍生,抗礼均侪等。
公斋荐具薄,主席奉陪鼎。
馈以清淮鱼,报我龙山茗。
西园复追从,继日承音謦。
胸怀坦而夷,不事畦与町。
杯盘命镌简,丝竹烦正订。
横管教吹羌,新声赏歌郢。
善谑剧笑谐,尽欢忘醉醒。
自兹别经秋,多故值忧梗。
七月会同轨,远臣伤吊影。
交旧少经涂,酒希但虚皿。
兀然坐空合,何异蛙在井。
故人勤眷盼,尺书询动静。
新诗三百言,斫句露锋颖。
念旧起悲伤,曾游皆记省。
眷予忝畴曩,被爱逾踵顶。
感嘅知己心,中藏聊自儆。
景纯书阁老,二纪酬申丙。
当年文雅誉,久合登西省。
心贪为郡乐,旌旄屡操秉。
徊翔成淹留,前辈今谁并。
复闻乞淮藩,早已饰归艇。
南河如可棹,北渡时引颈。
溪亭待清扫,宾具重消整。
还当揖前尘,晤语慰悬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汴流北客过境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汴流
后汉书明帝纪见水门下汴唐书罗立言传贞元河阴设锁绝流 奸盗屏息  ——《骈字类编》
阻 zǔ《國語辭典》

阻 [ zǔ ]

  1. 险要的地方。如:「天阻」、「险阻」。《说文解字·阜部》:「阻,险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2. 障碍。如:「路阻」、「通行无阻」。
  1. 妨碍、隔断。如:「阻隔」、「阻碍」。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五:「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2. 拦、挡。如:「拦阻」、「遏阻」。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二下·楚游日记》:「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
  3. 推辞、拒绝。如:「推三阻四」。《诗经·邶风·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4. 依恃、依仗。《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蠢蠢犬羊,阻众陵寡。」
  5. 怀疑、疑惑。《左传·闵公二年》:「是服也,狂夫阻之。」三国魏·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阴自阻疑,密表系都。」
  1. 艰险难行。《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以壁削路阻,不得达。」
北客
唐 薛能 行次灵龛驿寄西蜀尚书 北客推车指蜀门,乾阳知已近临坤。  ——《骈字类编》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过境(過境)guò jìng
通过国境或经过地区管界。《宋史·李若谷传》:“知 江寧府 ,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 茅盾 《子夜》八:“ 孙传芳 的军队过境,几乎没有‘人’招待,是 冯云卿 挺身而出,伺候得异常周到。” 王西彦 《寻常事》:“当年十二月里,已经洗腊肉作年节祝福的准备了,这山村里无端来了一支过境的兵,索米要粮,弄得境上兵荒马乱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