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樵径曳斑杖,僧窗敷白氎。

苏籀宋代〕《送王机宜归襄阳侍下一首

乃公振旅来,河湟新奏捷。
诗礼壮斋坛,荆州初妥帖。
王郎赋缁衣,旦暮剧燕越。
从容挽六钧,邂逅记三箧。
赏奇必先睹,语怪尤欣惬。
樵径曳斑杖,僧窗敷白氎。
解颐千虑却,爬痒众宾厌。
辕门熊处士,铁面竦长鬣。
椎牛赴大釂,割肉挥长铗。
酸寒商公邑,会我萦仕牒。
儿嘷羹不糁,女瘦裙剩摺。
嫉邪发冲冠,忧国须屡镊。
侯家有美载,寒冬相暖热。
騕褭带青萍,於菟包璅甲。
风磴好扶轮,冰溪多病涉。
凄凉熊耳下,小雪轻尘浥。
升堂语君公,浚治千楼堞。
勉勉足兵食,孜孜抚疲苶。
政成在简易,可大贤人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樵径斑杖僧窗白氎

樵径(樵徑)qiáo jìng
亦作“ 樵逕 ”。 打柴人走的小道。 唐 李华 《仙游寺》诗:“捨事入樵逕,云木深谷口。”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隐隐闻 洛城 暮鐘,但彷徨於樵径古陌之上。” 清 施闰章 《天知庵》诗:“樵径落松子,疎林八月天。”  ——《漢語大詞典》
曳 yè《國語辭典》

曳 [ ​yì ]

语音
  1. 牵引。如:「牵曳」、「拖曳」。金·元好问〈石门〉诗:「曳杖行歌羡樵叟,此生何计得随君。」
  2. 飘摇。如:「摇曳」。《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1. 困顿。《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唐·章怀太子·注:「曳,犹顿也。」

曳 [ ​yè ]

读音
  1. (一)​之读音。
斑杖 bān zhàng
(1).藕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 扬州 人谓蒻为斑杖,不知食之。”蒻,藕鞭。
(2).虎杖的别名,茎上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虎杖》:“释名: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时珍 曰:‘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或云一名杜牛膝者,非也。一种斑杖似蒻头者,与此同名异物。’”
(3).斑竹所制的手杖。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徐步携斑杖,看山仰白头。” 仇兆鳌 注:“斑杖,斑竹杖也。” 宋 道潜 《夏日龙井书事》诗之三:“斑杖芒鞵随步远,归来幽火认茅茨。”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即和留别》诗:“山步若邀斑杖健, 北湖 长望惜莓苔。”  ——《漢語大詞典》
僧窗 sēng chuāng
亦作“ 僧牕 ”。 僧寺的窗户。 宋 黄庭坚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早晚来同醉,僧窗卧虎皮。” 宋 陆游 《长歌行》:“ 成都 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明 王思任 《留赠循元长老》诗:“风清佛阁松涛静,泉过僧牕竹影寒。”  ——《漢語大詞典》
敷 fū《國語辭典》

敷 [ fū ]

  1. 散布、传布。《书经·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祇承于帝。」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弈〉:「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后有苗格焉。」
  2. 陈述。《诗经·商颂·长发》:「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研书赏理,敷文奏怀。」
  3. 铺设、展开。《书经·顾命》:「牖间南向,敷重篾席。」《楚辞·屈原·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4. 涂抹。如:「敷脸」、「敷药」。《红楼梦·第三四回》:「宝姑娘送去的药,我给二爷敷上了,比先好些了。」
  5. 足够。如:「入不敷出」。《三国演义·第三○回》:「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
白氎(白氎)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其二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巾。
宋 司马光 戏书宋子才止足堂 矮制乌纱帽,宽裁白氎袍。
宋 苏轼 赠月长老 今宵恨客多,污子白氎巾。
元 吴莱 双林寺观傅大士顶相舍利及耕具故物 贝多遗文白氎像,经律论疏洪其源。
《韵府拾遗 叶韵》:宋史大理国传其风俗衣服与大食国相类无丝蚕以白氎布缠其胸垂至于足衣衫窄袖撮发为髻散垂馀髾于其后陆游诗旅羹芼玉糁僧衣被白氎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