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晓张籍与王建,笔端欲揽风凄凄。

孙嵩宋代〕《画猿

攻为乐府作,吟尽乐府题。
不晓张籍与王建,笔端欲揽风凄凄。
大半闲愁生浪语,十九他人无与汝。
击辕抚缶何如声,奈此澜翻两吻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笔端凄凄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1. 天明:~市。拂~。破~。报~。
  2. 知道,懂得:~畅。~得。分~。
  3.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1.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2.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3.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4.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5. 姓。如汉代有籍福。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建 jiàn《國語辭典》

建 [ jiàn ]

  1. 成立、树立、设置。如:「建功」、「建业」、「建校」、「建国」。唐·柳宗元〈封建论〉:「予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
  2. 兴工制造。如:「建屋」、「建桥」。《文选·张衡·东京赋》:「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
  3. 封立、封赐。《诗经·鲁颂·閟宫》:「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
  4. 提出意见。如:「建议」。《汉书·卷五一·邹阳传》:「爰盎等皆建以为不可。」《隋书·卷五六·张衡传》:「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1. 姓。如汉代有建公。
笔端(筆端)bǐ duān
(1).笔头。钢笔、毛笔等用以写字、作画的部分。亦泛指书画诗文作品。《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宋 苏轼 《书皇亲画扇》诗:“谁谓风流贵公子,笔端还有五湖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作词解如此用笔,一切叫嚣纤冶之失,自无从犯其笔端。” 巴金 《创作回忆录·文学生活五十年》:“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
(2).方言。犹笔直。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七章:“猫儿跳上白兰花树的草架上,笔端伸起一条尾巴,胜利的把 都都 瞪着。”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六:“两个人笔端走来, 韩大奶奶 把自己指了指,悄悄在那女人耳边,嘁喳了几句。”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揽 ( 攬 ) lǎn
揽 [ lǎn ]
  1. 把持:~持。独~大权。
  2. 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包~。招~。承~。~客。~活儿。
  3. 搂,捆:把孩子~在怀里。
  4. 取:~秀。~胜。摘星~月。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凄凄(淒淒)qī qī
    (1).悲伤貌;凄凉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然。”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悽悽《明月》吹,惻惻《广陵散》。”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思悽悽而填臆,泪淫淫以盈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 休文 腰瘦,问飞鸿何方逗留?料空林秋叶悽悽,恨池塘青草悠悠。” 清 顾炎武 《岁暮》诗:“良友日零落,悽悽独无伴。”
    (2).饥病貌。《后汉书·申屠嘉传赞》:“悽悽硕人,陵阿穷退。” 李贤 注:“悽悽,飢病貌也。”
    不遑宁处貌。《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 仲尼 资大圣之才……悽悽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
    (1).云兴起貌。《汉书·食货志上》:“其《诗》曰:‘有渰凄凄,兴云祁祁。’” 颜师古 注:“凄凄,云起貌也。” 宋 苏轼 《试笔》诗:“入我病风手,玄云渰凄凄。”
    (2).寒凉貌。《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鷄鸣喈喈。” 晋 潘岳 《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唐 韩偓 《寄远》诗:“孤灯亭亭公署寒,微霜凄凄客衣单。”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宿滦河》词:“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白月 渔阳 道。”亦指凉风。《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毛 传:“凄凄,凉风也。”
    (3).悲伤貌。 南朝 梁 范缜 《拟〈招隐士〉》:“岁晏兮忧未开,草虫鸣兮凄凄。”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 清 吴甡 《湘妃竹》诗:“遗恨满江湄,凄凄忆别离。”
    (4).水下滴貌;水流貌。《楚辞·九章·悲回风》:“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王逸 注:“凄凄,流貌。” 唐 拾得 《诗》之五二:“松拂磐陀石,甘泉涌凄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説起痛伤悲,这一派忠寃谁洗,恨天閽釜隔泪凄凄。”
    (5).沾湿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状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王逸 注:“凄凄,衣毛若濡也。” 唐 刘复 《春雨》诗:“如烟飞漠漠,似露溼凄凄。”
    (6).草木盛貌。 唐 罗隐 《谒文宣王庙》诗:“晚来乘兴謁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宋 王安石 《送吴叔开南征》诗:“春草凄凄緑,江枫湛湛清。”
    (7).象声词。《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帝顓頊 好其音,乃令 飞龙 作效八风之音。”
    (1).寒凉。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唐 杜甫 《暮归》诗:“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宋 曾巩 《九月九日》诗:“凄凄风露滋,靡靡尘靄屏。” 清 姚燮 《卖菜妇》诗:“娘胸贴儿当儿衣,娘背风凄凄。但愿儿暖儿弗哭,儿哭剜娘肉。”
    (2).悲伤,凄惨。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 宋 王安石 《勿去草》诗:“触目凄凄无故人,惟有芳草随车轮。”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夜已深,楼上主人促眠。窗外雨仍不止。异乡的虫声在凄凄的叫着。”
    (3).萋萋。茂盛貌。 唐 无名氏 《甘棠灵会录》:“春草凄凄春水緑,野棠开尽飘香玉。”《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风亭弊陋,惟存荒草緑凄凄;月树崩摧,四面野花红拂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