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飕飕松风鸣,翳翳山景暮。

孙应时宋代〕《宁庵即事

飕飕松风鸣,翳翳山景暮。
蝉声清有余,荷香美无度。
幽人曳杖吟,事胜心独悟。
平生寡世念,正是惬襟素。
坐看北斗移,竹叶明月露。
夜久寂无人,佳眠不知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飕飕松风翳翳山景

飕飕(颼颼)sōu sōu
(1).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艺文类聚》卷一引 汉 赵壹 《迅风赋》:“啾啾颼颼,吟啸相求。” 宋 章丽贞 《长相思》词:“风颼颼,雨颼颼,万里归人空白头,南冠泣 楚 囚。” 朱自清 《一封信》:“我于是曾好几次爬到 北固山 的顶上,去领略那飕飕的高风。”
(2).象声词。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璫璫的几声锣响,颼颼的几声胡哨。”《水浒传》第七回:“ 智深 接过来,颼颼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 杨朔 《黄海日出处》:“一时儿飕飕跳起几尾银光闪闪的大鱼,一时儿波浪上涌起一座小山。”
(3).阴冷貌。 唐 杜甫 《积草岭》诗:“颼颼林响交,惨惨石状变。” 仇兆鳌 注:“颼颼、惨惨,皆形容积阴也。” 金 元好问 《游龙山》诗:“石门无风白日静,自是林响寒颼颼。” 冀化 《百亩旱坪清水流》诗:“凉凉清水顺水流,甜甜清水滚下喉;顺手流啊滚下喉,身上心里凉飕飕。”
(4).萧飒、衰败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只画得他髮颼颼,和那衣衫敝垢。” 明 沈鲸 《双珠记·卖儿繫珠》:“谁道 陶朱 致产,为奔尘两鬢颼颼。”  ——《漢語大詞典》
松风(松風)sōng fēng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漢語大詞典》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翳翳 yì yì
(1).晦暗不明貌。《文选·陆机〈文赋〉》:“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 吕延济 注:“翳翳,暗貌。”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宋 周邦彦 《木兰花令》词:“孤灯翳翳昏如雾,枕上依稀闻笑语。”
(2).草木茂密成荫貌。 唐 许浑 《题四皓庙》诗:“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苍苍半緑苔。”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萧三 《游晋西北赠续范亭先生》诗:“马背寻诗过 晋 西,夹山杨柳緑翳翳。”  ——《漢語大詞典》
山景
唐 陶翰 秋山夕兴 山月松筱下,月明山景鲜。
唐 韦应物 东林精舍见故殿中郑侍御题诗追旧书情涕泗横集因寄呈阎澧州冯少府 雨馀山景寒,风散花光夕。  ——《骈字类编》
暮 mù《國語辭典》

暮 [ mù ]

  1. 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如:「日暮」。唐·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 天晚的。如:「暮烟」、「暮色」。
  2. 晚、将尽的。如:「暮年」、「暮春」、「天寒岁暮」。
  3. 衰颓的。如:「暮气沉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