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且无俗事更关心,一段光明耀古今。

唐士耻宋代〕《凤山逸士周遇仙谣

信云步谒洞霄宫,饭罢从游西复东。
唇笛啸时吹白日,诗肠开处嚼清风。
兀兀腾腾心了足,湾湾屈屈水欹曲。
玲珑绿影万株松,潇洒清空二亩竹。
天风吹泉飞雪花,溪石漱玉磨银牙。
白云破碎漏天碧,青霭牵连遮日华。
玉溜几声鸣绿荠,金藤千尺走青蛇。
羊肠蟠路上天去,鹿角枯槎连日坠。
一双素足已升腾,万顷红霞留不住。
擘破青空见太清,飞连宝殿非凡成。
水晶楼阁奏金韵,翡翠帘栊振佩声。
白雪翩翻霜鹤舞,彩云缥缈花鸾鸣。
中有真人鼎玉立,晴光闪电琼波溢。
笑整霓裳曳绛霞,红云影里轻相挹。
琳琅清彻语希夷,嚼玉吐琼声不移。
素手擘开碧玉匣,青空飞出丹虹霓。
蟠摇活走绕天阙,冲透太虚光皎洁。
须臾直上紫霄中,宝篆飞腾罗日月。
影摇六合金色光,丹凤对跃苍龙骧。
回头指点青空里,玉籙丹台已籍纪。
低头招手令向前,漏泄天机敛不已。
等閒赠我赭丹砂,行满功成归我家。
天上逍遥多快乐,人间纷扰无垠涯。
丹砂接得便吞了,回首云軿俱杳杳。
楼阁烟霞景万般,一时不见青天晓。
世人世人知不知,既知何必生迟疑。
早求一闢大罗月,千古万古生光辉。
人生在世空汩没,自从形骸朽肤骨。
为求名利不閒心,名利既来心恍惚。
何不炼内丹绝外物,笑著云衣傲朱绂。
灵丹养就出神炉,慧剑飞腾超月窟。
且无俗事更关心,一段光明耀古今。
声迹超腾青嶂外,影形飞入白云深。
脚跟不点红尘起,指甲时挑碧玉琴。
莫道神仙无实语,世间几个是知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俗事关心一段光明耀古今

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1.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2.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3.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1.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2.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3.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4.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5.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1.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1.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俗事 sú shì
(1).人世间的日常事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王黄门 兄弟三人,俱诣 谢公 。 子猷 、 子重 多説俗事, 子敬 寒温而已。” 唐 戴叔伦 《山居即事》诗:“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
(2).泛指世事。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那就正如现在的自称不问俗事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名人们一样,只好去点缀大学教室了。”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关心 guān xīn
(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群众生活丨这是厂里的大事,希望大家多关点儿心。  ——《漢語大詞典》
一段 yī duàn
一部分
一段树干  ——《漢語大詞典》
光明 guāng míng
(1).光亮;明亮。《荀子·王霸》:“《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 汉 班固 《东都赋》:“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闕庭神丽。”《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发迹》:“一日, 理宗皇帝 游苑,登 凤凰山 ,至夜望见 西湖 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鲁迅 《彷徨·祝福》:“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2).照耀;辉映。《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孔颖达 疏:“光明者,谓三光垂耀而显明也。”《后汉书·南匈奴传》:“ 昭君 丰容靚饰,光明 汉 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故能光明上下,劈棤万类。”
(3).光大;显扬。《吕氏春秋·尊师》:“君子之学也,説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后汉书·冯衍传下》:“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 唐 杜牧 《答庄充书》:“自 两汉 已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 马迁 、 相如 、 贾谊 、 刘向 、 扬雄 之徒?”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充于胸中,因时而发,大庇天下,则其道卷舒而光明矣。”
(4).荣耀;光彩。 唐 刘驾 《厉志》诗:“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时枉笔墨,特赐教诲,不惟增疏贱之光明,抑实得以刻心思、铭肌骨,而佩服矜式焉。”
(5).昌明盛大。《国语·周语上》:“至于 武王 ,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谨撰《平淮夷雅》二篇,虽不及 尹吉甫 、 召穆公 等,庶施诸后代,有以佐 唐 之光明。” 清 刘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价不使抑,平不使短,斛不使浮,贫富咸济,其道光明。”
(6).磊落;坦白。 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某家跡蒙曖昧,心地光明,错认做歪人,久行废弃。”《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他老夫妻看準姑娘的性情纯正,心地光明。”
(7).《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郑玄 笺:“且欲学於有光明之光明者,谓贤中之贤也。”后以“光明”指贤者的仪范,风采。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天下才士,莫不稽顙仰望光明。”
(8).正义的,有希望的。 丁玲 《梦珂》:“她本是为了不愿再见那些虚伪的人儿才离开那所住屋,但她便走上光明大道了吗?”
(9).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胆经分寸歌》:“踝上五寸定光明。”注:“从外丘下行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漢語大詞典》
耀 yào《國語辭典》

耀 [ yào ]

  1. 光辉、光彩。《后汉书·卷三○下·郎𫖮传》:「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汉·王充《论衡·雷虚》:「当雷之时,电光时见,大若火之耀。」
  2. 比喻荣誉。如:「荣耀」。
  1. 照射。如:「照耀」、「耀眼」。《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阻深暗味,得耀乎光明。」
  2. 自夸。如:「炫耀」、「夸耀」、「耀武扬威」。
  3. 显扬。如:「光宗耀祖」。《国语·周语上》:「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 观兵。』」

耀 [ ​yuè ]

  1. (一)​之又音。
古今 gǔ jīn
古代和现今。《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质之於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之通议也。” 朱自清 《论老实话》:“天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