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门发秀万马下,水口离立群峰稠。

唐仲友宋代〕《游盖竹山

篮舆东出雨初收,众山捲雾奔苍虬。
麦田濛濛连千畴,去年见种今见秋。
农家椀大即快活,使君不去能无羞。
春光欲尽谁挽留,千林薿薿新绿柔。
桐花远近淡无色,自开自落那关愁。
洞天为我暂晴霁,使我蜡屐穷冥搜。
天门发秀万马下,水口离立群峰稠。
瀑泉对面泻绝壁,宝剑却倚丹凤楼。
溪声喷薄雷震动,石色古怪神剜鎪。
洞门谽谺风飕飕,香炉峰下蛟龙湫。
中峰特秀小为贵,左右旌节森戈矛。
几时秘奥一日覩,谈笑指示君知不。
精庐但欲占胜处,专事栋宇非良谋。
飞阁跨水纳佳气,突兀堂殿居上头。
轩窗高下有奇致,洗涤肺腑明双眸。
我将於此栖羽流,凤笙鹤驾应来游。
丹成一举淩九州,下视濁世如浮沤。
灵祠款谒路阻修,层岩曲涧邃且幽。
经营轮奂亦未主不,挥金助尔何须求。
晚云漠漠鸣雨鸠,仆痡泥滑吾欲休。
虹桥列炬促归骑,城鼓已报初更筹。
追攀别乘聊复尔,乘兴何如王子猷。
习池不为倒载去,儿童不用拍手拦街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门发秀万马水口离立

天门(天門)tiān mén
(1).天机之门。指心。《庄子·天运》:“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成玄英 疏:“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机之门拥而弗开。天门,心也。”
(2).指鼻、口或天庭。《老子》:“天门开闔,能无雌?” 河上公 注:“天门,谓北极紫微宫……治身,天门,谓鼻孔。”按, 朱谦之 校释以为“无雌”当作“为雌”。《黄庭内景经·隐藏章》:“上合天门入明堂。” 务成子 注:“天门在两眉间,即天庭是也。”
(3).天宫之门。《楚辞·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淮南子·原道训》:“昔者 冯夷 , 大丙 之御也……经纪山川,蹈腾昆命,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天门,上帝所居紫微宫门也。”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
(4).指皇宫之门。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天门日射黄金牓,春殿晴曛赤羽旗。”
(5).星名。东方七宿角宿中之两星。即室女座53、69。
(6).牌九赌博,庄家对面称天门。《老残游记》第十九回:“第二条拿了个八点,天门是地之八,上下庄是九点,又赔了一个通庄。”
(7).草药名。《宋书·谢灵运传》:“寻名山之奇药,越灵波而憩辕。採石上之地黄,摘竹下之天门。”  ——《漢語大詞典》
发秀(髮秀)fà xiù
(1).开花。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圆渊方井,反植荷蕖。发秀吐荣,菡萏披敷。”
(2).指散发秀美之状。 唐 王勃 《九成宫颂》:“丹樑发秀,彩沓虹文;皓壁凝鲜,光含蜃气。”
谓头发变白。《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髮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 吕向 注:“髮秀谓髮白也。”  ——《漢語大詞典》
万马(万马)
唐 李山甫 曲江二首 其二 斜阳怪得长安动,陌上分飞万马蹄。
唐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会稽句践拥长矛,万马鸣蹄扫空垒。
唐 无可 寄羽林卢大夫将军 计日旌旄下,萧萧万马随。  ——《骈字类编》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水口 shuǐ kǒu
(1).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 晋 郭璞 注:“ 河 东 汾阴县 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其深无限,名之为瀵。”《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吕蒙 ﹞后从 权 拒 曹公 於 濡须 ,数进奇计,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曹公 不能下而退。”《说岳全传》第四九回:“ 韩世忠 元帅带领水军十万,大小战船,已在水口扎成水寨。” 柳青 《狠透铁》七:“稍微粗心大意,水口的地灌得多,远处的地没水了。”
(2).水上的关口要寨。《晋书·景帝纪》:“五年夏五月, 吴 太傅 诸葛恪 围 新城 ,朝议虑其分兵寇 淮 泗 ,欲戍诸水口。”
(3).衣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从来好事多磨, 程朝奉 意气洋洋走出街来,只见一般儿朝奉姓 汪 的,拉着他水口去看甚么新来的表子 王大捨 ,一把拉了就走。”  ——《漢語大詞典》
离立(離立)lí lì
(1).并立。《礼记·曲礼上》:“离立者,不出中间。” 孔颖达 疏:“又若见有二人併立,当己行路,则避之;不得輒当其中间出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桓帝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 唐 杜甫 《四松》诗:“别来忽三岁,离立如人长。” 仇兆鳌 注:“两相丽之谓离。”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千人离立,跂望颜色。” 清 黄景仁 《诗评·七则》:“二 鼂 宗 苏 参 黄 ,其沉峻刻鍊处,又公然有离立之势。”
(2).像凤一样地站立。《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丹刻翬飞,轮奂离立。”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 吕延济 注:“离,凤也。”  ——《漢語大詞典》
群 qún《國語辭典》

群 [ qún ]

  1. 相聚一起的人或物。如:「鳥群」、「三五成群」、「鶴立雞群」。《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唐·白居易〈與元九書〉:「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
  2. 量詞。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都送了出來。」
  1. 聚集、聚合。《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1. 眾多。如:「群英」、「群經諸子」。《禮記·中庸》:「體群臣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2. 成群的。如:「群島」、「群峰」、「群居」。
  1. 群集、成群。如:「群起而攻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峰 fēng《國語辭典》

峰 [ fēng ]

  1. 高而尖的山头。如:「顶峰」、「高峰」、「颠峰」。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
  2. 形似山头高起的部分。如:「驼峰」、「波峰」。
稠 chóu《國語辭典》

稠 [ chóu ]

  1. 繁、多。如:「地窄人稠」。宋·谢枋得〈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2. 深浓、厚密。如:「浓稠」、「粥太稠了。」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古色沙土裂,积阴雪云稠。」
  1. 姓。如汉代有稠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