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胸中抱真淳,笔下杂言诠。

滕岑宋代〕《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湫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

我读渊明诗,或至忘食眠。
人物葛天民,度越羲黄前。
胸中抱真淳,笔下杂言诠。
妄讥闲情赋,讵识其超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胸中抱真笔下杂言

胸中 xiōng zhōng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漢語大詞典》
抱真 bào zhēn
保持真性。《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雍门 援琴而挟説” 裴松之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臣之所能令悲者,先贵而后贱,昔富而今贫,摈压穷巷,不交四邻;不若身材高妙,怀质抱真,逢谗罹谤,怨结而不得信。”《参同契》卷下:“惟昔圣贤,怀玄抱真。” 清 朱彝尊 《兴化李先生清寿诗》:“年今八十能抱真,齿儿髮秀目緑筋。”  ——《漢語大詞典》
淳 chún/zhūn《國語辭典》

淳 [ chún ]

  1. 浓厚。《红楼梦·第四一回》:「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淳,如何吃得!」
  2. 笃厚、朴实的。如:「民风淳朴」。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1. 质朴。《淮南子·齐俗》:「衰世之俗,……浇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朴。」《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传》:「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1. 相配对。《左传·襄公十一年》:「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
笔下(筆下)bǐ xià
(1).书写时落笔的地方。 唐 韩愈 《醉后》诗:“淋离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于是我,作为一个作者,也马上看见了我笔下众多的人物,怎样纷纷纭纭地走上了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
(2).指文章。《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我如今大胆出个题目,你做一篇,我看看你笔下可望得进学?”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一:“有一个姓 贺 的,写得一手好颜字,可是笔下不很通顺。”
(3).指写作才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这个人笔下飞快,一面説完了,一面也写完了。” 克非 《春潮急》一:“文化水平不错,嘴头笔下都很来得。”
(4).指写作的措词和意向。参见“ 笔下超生 ”。  ——《漢語大詞典》
杂言(雜言)zá yán
(1).杂谈。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2).不纯正的言论。 元 吴海 《书祸》:“所以多者,皆诸子百氏,外家杂言,异端邪説。”
(3).即杂言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於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余歷考 汉 、 魏 、 六朝 、 唐 人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近体、排律、絶句,乐府皆备有之。”参见“ 杂言诗 ”。  ——《漢語大詞典》
诠 ( 詮 ) quán
诠 [ quán ]
  1. 解释:~解。~注。~释。~证。~言。~次(a.条理、层次,如“辞无~~”;b.选择和编排,如“~~不精,致有差误”)。
  2. 事物的理:直~(即真理)。发必中(zhòng )~(说出话来必定符合事理)。~有专长。博~多才。
  3.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