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岸 gāo àn
(1).高崖,高峻的山崖。《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汉书·孔融传》:“前以露 袁术 之罪,今復下 刘表 之事,是使跛牂欲闚高岸,天险可得而登也。”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
(2).高峻的堤岸。 宋 王安石 《闵旱》诗:“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3).傲岸严竣。《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神武 性深密高岸,终日儼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於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 宋 苏洵 《上余青州书》:“达者安於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 ——《漢語大詞典》
(2).高峻的堤岸。 宋 王安石 《闵旱》诗:“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3).傲岸严竣。《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神武 性深密高岸,终日儼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於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 宋 苏洵 《上余青州书》:“达者安於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谷 ( 穀 ) gǔ《國語辭典》
谷 [ gǔ ]
名- 兩山間的水道或低地。如:「山谷」、「河谷」。《墨子·節用中》:「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為舟楫。」《三國演義·第九○回》:「孔明棄車步行。忽到一山,望見一谷,形如長蛇,皆危峭石壁,並無樹木。」
- 窮困。《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 姓。如漢代有谷吉。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谷 [ yù ]
- 參見「吐谷渾 」條。
痴 chī《國語辭典》
痴 [ chī ]
形- 呆傻的。如:「痴呆」、「愚痴」、「痴人说梦」。
- 专情的。如:「痴心」、「痴情」。
- 指嗜好迷恋某种事物的人。如:「酒痴」、「情痴」、「书痴」。
痴 [ chí ]
- (一)之又音。
雷 léi《國語辭典》
雷 [ léi ]
名- 大气放电时,激荡空气所发出的巨响。如:「春雷」、「打雷」。
- 武器名。一种爆炸性的火器。如:「水雷」、「地雷」、「鱼雷」、「扫雷」。
- 姓。如汉代有雷义。
- 比喻声音很大。《楚辞·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比喻迅捷。唐·柳宗元〈晋问〉:「千里雷驰,重马轻车。」
惊破(驚破)jīng pò
犹震碎。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宋 范成大 《次韵陈融甫支盐年家见赠》:“高轩款门来,惊破雀罗静。” ——《漢語大詞典》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