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同袍传讽梅花句,知子名字须毡毹。

王洋宋代〕《寄曹嘉父

广陵随家天子都,背负巨海襟江湖。
江分青山湖献白,梁宋千里传膏腴。
朱坊琼园玩月夜,谷林九曲秋阳徂。
奇辞巧语不可极,盛事往往开天衢。
我家太传官三载,文物方值开元初。
四并堂前木芍药,小金山下纹车璖。
沸天哀笳律新婉,照水粉面衣袒裕。
少年意盛不自屈,直欲赤手擒於菟。
翁云学等不可躐,俾著逢掖勤诗书。
泮宫得就弟子列,亲见土子衣诸于。
子时燕颔出头角,众中转自窥陈吴。
孤罴自尔事拱默,嫫姆未免争妍姝。
夤缘傍石见光彩,惊破尘匣誉明珠。
同袍传讽梅花句,知子名字须毡毹。
分携两家止隔岁,果贡长篚先乡书。
巍巍广殿厌长策,晔晔盛誉嗤诸儒。
蓬莱海徼通外服,坐戢巨浪张威弧,
超腾意子便得路,亦复坎壈游穷途。
我年二十始冠弁,一门婴祸奔淮隅,
辛勤往来向万里,壮志灭没忘前图。
再游党塾事商较,齿发已壮头须梳。
十年低徊不附奏,闾阎妇子欣揶揄。
年将四十偶占第,朱颜已变无肤腴。
一官从此浪随牒,十生九死群鼪鼯。
祠官香火即系外,孝祥视履伤疲驽。
旧闻子官向西蜀,萍迹飘泊来东吴。
相望夐远思会合,安得插羽先阳乌。
偶然妇家有近党,一官宰社依南都。
报言归妹得异士,乃知子食江南鱼。
我时方冬寓穷屋,喜气不觉排寒区。
那知老乃并姻娅,自此日觊参又凫,
人生会合信难料,短书先寄三年馀。
今朝得子岁前遍,指数旧事谈菑畲。
论情感恨共岁月,谈经造理分贤愚。
孔师已没道堙塞,遥的千载想盘盂。
百家搜唱互诡怪,决意剪剔随榛芜。
有如出门问长道,败溺压覆无须臾。
子今识路又鼓勇,直到定处无纷如。
蓬莱季父已荒谢,扬州旧士多沦胥。
即今我年五十六,四易寒暑君前驱。
儿虽已婚女未嫁,气何与子相乘除。
寒窗何日共樽酒,一取耳热同歌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同袍传讽梅花句知子名字毡毹

同袍 tóng páo
(1).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军人用以互称。 明 唐顺之 《牌》:“纠我同袍,修我戈矛。”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追惟昔年同袍之义,有感今日鼓鼙之思。”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本社专为联络军界同袍,讲求武学起见,故定名为振武学社。”
(2).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锦衾遗 洛 浦 ,同袍与我违。” 吕延济 注:“同袍,谓夫妇也。”
(3).谓兄弟。《文选·曹植〈朔风〉诗》:“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张铣 注:“嗟我兄弟乖别同袍共佊之义。” 明 何景明 《发京邑》诗之一:“出入承明地,四海皆同袍。”
(4).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唐 王昌龄 《长歌行》:“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鸡人唱晓梦联诗》:“﹝ 郭周孚 ﹞继於余中榜,登甲科。初与同袍伏闕,以待唱第。”《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高知县 旁观,未免同袍之情,甚不过意。”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幼时同袍, 苏 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  ——《漢語大詞典》
传讽(傳諷)chuán fěng
亦作“ 传风 ”。 传诵。《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吏译传风, 大汉 安乐。”《新唐书·元稹传》:“ 稹 长於诗,与 居易 名相埒,天下传讽,号‘ 元和 体’。”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峤》:“ 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輒传讽。”  ——《漢語大詞典》
梅花句 méi huā jù
词牌《菩萨蛮》的别名。因 宋 韩淲 《菩萨蛮·梅花句》词中有“风前觅得梅花句”而得名。参阅《词谱》卷五。  ——《漢語大詞典》
知子
宋史范仲淹传论仲淹谓诸子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知子孰与父哉  ——《分类字锦》
名字 míng zì
(1).人的名与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 孔颖达 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齐名字於天地兮,并光明於列星。” 王逸 注:“谓名 平 字 原 也。”《北史·陆俟传》:“初, 爽 之为洗马,常奏 文帝 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说文解字·又部》“叚” 清 段玉裁 注:“古多借瑕为叚。 晋 士文伯 ,名 匈 ,字 伯瑕 ; 楚 阳匈 , 郑 駟 乞 ,皆字 子瑕 。古名字相应,则瑕即叚也。”
(2).指姓名。 唐 窦梁宾 《喜卢郎及第》诗:“手把红笺书一纸,上头名字有郎君。”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拚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3).名称;名号。《东观汉记·马援传》:“天下反覆自盗名字者,不可胜数。”《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有金银校具,锦绣诸帽数十种,各有名字。”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 唐 自 天寳 之后,大乱相乘,盗窃名字、跨据藩镇者接踵。” 丁玲 《母亲》:“因为是条很小的溪流,又不顺着大道,就没有什么人留心它,名字更是没有一定的。”
(4).命名;称其名。《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夫人﹞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5).犹名誉;名声。《汉书·陈遵传》:“ 竦 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 遵 放纵不拘……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五代 齐己 《答陈秀才》诗:“他年立名字,笑我老双林。” 宋 苏轼 《省试宗室策问》:“罢朝请而走郡县,释膏粱而治簿书者,固不为少,然名字暴著,可以追配古人者,盖未之见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时 粤中 有 北田 五子,亦称五先生……皆以声应气求,相从讲学,有名字於世。”
(6).即名词。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名字》:“名字所以名一切事物者,省曰‘名’。”  ——《漢語大詞典》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毡毹(氈毹)zhān shū
即毡毯。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城上架板如平地,藉毡毹,可坐卧其上。”参见“ 毡毯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