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二疏杨巨源,同上百尺台。

王洋宋代〕《闻刘行简给事休致作诗寄之

郡下一卷书,云自邮签来。
剥啄惊书眠,柴门手自开。
上有骊珠光,照耀分尘埃。
读之未尽行,喜焰生寒灰。
黄门白首郎,上疏称乞骸。
帝曰大布衣,锡汝升文阶。
天孙铅录秘,论撰须儒魁。
荣名不汝遗,汝往时钦哉。
夕即拜帝命,雪涕何纷漼。
恩许归旧庐,径卧南山斋。
此翁山泽仙,不赋章绶材。
误因文彩露,遂落天纲恢。
一游三十年,所得非不谐。
文名动青琐,笔力幽黄能。
左省岂不荣,珠庭重徘徊。
巢父一掉头,百挽终不回。
吾意天地间,清风有根栽。
人心感披拂,达者分条枚。
二疏杨巨源,同上百尺台。
刘翁传其风,苍舒次聩敳。
况复祖子孙,此道同胚胎。
前刘脱功名,养气中婴孩。
至今一箭诗,讽咏及陪台。
翁今亦何有,旷达忘悲哀。
清风既不死,瓶大无耻壘。
岁晚春物动,吴山发寒梅。
愿翁强赋之,为花吐琼瑰。
床头拂易传,床下鸣新醅。
它时三径边,为翁剪蒿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二疏同上百尺

二疏 èr shū
亦作“ 二疎 ”。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 。 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漢語大詞典》
杨 ( 楊 ) yáng
杨 [ yáng ]
  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
  2. 姓。
巨 jù《國語辭典》

巨 [ jù ]

  1. 量方正的器具。《说文解字·工部》:「巨,规巨也。」通「矩」。
  2. 姓。如汉代有巨览。
  1. 大。如:「巨款」、「巨人」。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三:「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宋·苏轼〈后赤壁赋〉:「举网得鱼,巨口细鳞。」通「巨」。
  1. 岂。《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唐·颜师古·注:「巨,读曰讵。讵,犹岂也。」通「讵」。
源 yuán《國語辭典》

源 [ yuán ]

  1. 水流的出處。如:「水源」、「泉源」、「飲水思源」。《國語·晉語一》:「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唐·李嶠〈河〉詩:「源出崑崙中,長波接漢空。」
  2. 根本、由來。《韓非子·主道》:「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文選·班固·東都賦》:「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
  3. 姓。如唐代有源乾曜。
同上 tóng shàng
(1).与上面所说相同(常用于书面)。如:同上所叙。
(2).戏剧用语。一同上场。 阿英 《碧血花》第一幕:“ 陈微波 、 李十娘 、 葛嫩娘 同上。”  ——《漢語大詞典》
百尺 bǎi chǐ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1.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1.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1.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2.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1. 姓。如明代有台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