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有夷路,小鲜无急烹。
曹务日以浑,令君心自清。
散彼愁欢气,化作难愉声。
欢愉何所寄,寄此弦歌鸣。
歌如珠累累,弦以桐铿铿。
顾此三尺匣,中有万古情。
大弦含春温,赤甲随勾萌。
小弦羽虽细,一奏壮士惊。
次第徵角招,向日葵心倾。
商以表节义,皎皎秋霜明。
敛之五音全,昭氏无亏成。
鼓之播万物,草木同敷荣。
令君保此器,常得心和平。
知君本抱道,岩壑依云耕。
瓶粟朝不饱。强起从簪缨。
素琴常在御,朝阳鸣箫笙。
萧然古槐下,时乎一再行。
亭午百吏散,永日垂帘旌。
舟车自冲会,我道无将迎。
笔役眩朱墨,恺悌消纷争。
诛求绝敲榜,升合均瓶罂。
和风动千室,暖律鸣嘤嘤。
会令今上饶,乃类古武城。
问君何能尔,但守一守诚。
吾闻古衣吏,惠养先孤恂。
不闻棠阴中,高灯照长檠。
大雅有夷路,小鲜无急烹。
令君实儒素,不肯尊钱兄。
吾心如平田,衎乐物自生。
勿言桐乡陋,子孙传令名。
勿言百里狭,列宿符郎星。
愿君守此志,终始不变更。
岂惟人道顺,可与神理并。
辱君示琬琰,报德匪瑶琼。
他年挟薰风,期君拂天枨。
散彼愁欢气,化作难愉声。
欢愉何所寄,寄此弦歌鸣。
歌如珠累累,弦以桐铿铿。
顾此三尺匣,中有万古情。
大弦含春温,赤甲随勾萌。
小弦羽虽细,一奏壮士惊。
次第徵角招,向日葵心倾。
商以表节义,皎皎秋霜明。
敛之五音全,昭氏无亏成。
鼓之播万物,草木同敷荣。
令君保此器,常得心和平。
知君本抱道,岩壑依云耕。
瓶粟朝不饱。强起从簪缨。
素琴常在御,朝阳鸣箫笙。
萧然古槐下,时乎一再行。
亭午百吏散,永日垂帘旌。
舟车自冲会,我道无将迎。
笔役眩朱墨,恺悌消纷争。
诛求绝敲榜,升合均瓶罂。
和风动千室,暖律鸣嘤嘤。
会令今上饶,乃类古武城。
问君何能尔,但守一守诚。
吾闻古衣吏,惠养先孤恂。
不闻棠阴中,高灯照长檠。
大雅有夷路,小鲜无急烹。
令君实儒素,不肯尊钱兄。
吾心如平田,衎乐物自生。
勿言桐乡陋,子孙传令名。
勿言百里狭,列宿符郎星。
愿君守此志,终始不变更。
岂惟人道顺,可与神理并。
辱君示琬琰,报德匪瑶琼。
他年挟薰风,期君拂天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雅 dà yǎ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 文王 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自 杜甫 后,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漢語大詞典》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夷路 yí lù
平坦的道路。 晋 潘尼 《赠河阳诗》:“逸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闢夷路於前程,遏腾波於沸鼎。” ——《漢語大詞典》
小鲜(小鮮)xiǎo xiān
小鱼。《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也。” 宋 陆游 《夜归》诗:“寒齏煮饼坐茅店,小鲜供饌寻鱼罾。”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下有小鲜曰竹鱼,极腴。”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形-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烹 pēng《國語辭典》
烹 [ pēng ]
动-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入沸油半煎炸至熟,加佐料后略一沸滚即成。《左传·昭公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
- 古代一种以鼎煮人的酷刑。《战国策·赵策三》:「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河间久拒守,多杀士,今力穷而下,请烹之。」
- 杀、灭。《淮南子·说林》:「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 肴馔。宋·陆游〈故里〉诗:「芋魁菰首君无笑,老子看来是大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