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重逢 chóng féng
再次遇到。 宋 张炎 《台城路》词:“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 明 文徵明 《丁未九日与履约诸君同泛石湖就登上方》诗:“携壶更醉湖山上,白髮重逢又一年。” 茅盾 《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 ——《漢語大詞典》
兰若(蘭若)lán rě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李周翰 注:“兰若,香草。”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唐 刘禹锡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楚 水多兰若,何人事擷芳。”
(2).指寺院。梵语“ 阿兰若 ”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宋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清 孙枝蔚 《登赤城山》诗:“下巖地势稍宽平,无数松竹遶兰若。” ——《漢語大詞典》
(2).指寺院。梵语“ 阿兰若 ”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宋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清 孙枝蔚 《登赤城山》诗:“下巖地势稍宽平,无数松竹遶兰若。” ——《漢語大詞典》
棲 qī《國語辭典》
栖 [ qī ]
动- 禽鸟宿于巢。《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唐·崔道融〈江鸥〉诗:「白鸟波上栖,见人懒飞起。」
- 居住、停留。如:「栖息」、「栖身之处」、「两栖动物」。《文选·张衡·西京赋》:「南翔衡阳,北栖雁门。」《国语·越语上》:「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 停留、歇宿的地方。唐·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诗:「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栖 [ xī ]
- (一)之又音。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 晚:~到。~暮,~早。推~。延~。
- 姓。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只有 zhǐ yǒu
(1).唯有,仅有。 宋 苏轼 《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煢然孤独,无与晤语,只有一塔墓室可以厝骸,可以娱老。” 老舍 《黑白李》:“我只有这么一个弟弟。”
(2).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现代汉语中下文多与“才”或“方”呼应。 唐 韩愈 《皇太后挽歌》之三:“只有朝陵日,粧奩一暂开。” 宋 苏轼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复过虔再次前韵》:“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2).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现代汉语中下文多与“才”或“方”呼应。 唐 韩愈 《皇太后挽歌》之三:“只有朝陵日,粧奩一暂开。” 宋 苏轼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复过虔再次前韵》:“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窗前
唐 李咸用 寄友生 每见人来说,窗前改旧文。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 池上树阴随浪动,窗前月影被巢遮。
唐 曹唐 题子侄书院双松 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唐 司空图 喜山鹊初归三首 其一 只为从来偏护惜,窗前今贺主人归。 ——《骈字类编》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 池上树阴随浪动,窗前月影被巢遮。
唐 曹唐 题子侄书院双松 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唐 司空图 喜山鹊初归三首 其一 只为从来偏护惜,窗前今贺主人归。 ——《骈字类编》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名-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