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从潜阳兴,黄钟本根蒂。

王洋宋代〕《春苦风雨

东君始造家,积累亦不细,
一从潜阳兴,黄钟本根蒂。
二十四信风,以有此红翠,
如何纵飘败,不作苞桑计。
风雨不令子,豪猛但适意。
万紫杂千红,用供一日费。
一日费尚可,矜侈不少置。
岂惟困芳菲,桑麻亦憔悴。
沟塍浮新秧,荡摇失生意。
无乃大伤和,行败乃翁事。
愿言期少安,百物思吐气。
吾不若讼谗,唯图保终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从黄钟本根

一从(一從)yī cóng
(1).全都服从。《韩非子·扬权》:“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陈奇猷 集释:“一从犹言皆从也。”
(2).一概听从或遵从。《晋书·卢志传》:“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晋书·成恭杜皇后传》:“今山陵之事,一从节俭,陵中唯洁扫而已,不得施涂车芻灵。”
(3).完全听任。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敧斜。” 元 乔吉 《即事》曲:“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朧。”
(4).自从。 唐 王昌龄 《寄穆侍御出幽州》诗:“一从恩遣度 瀟湘 ,塞北江南万里长。”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一从鬢上白,百不可见喜。”《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子年轻,一从到了这里,诸事都是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毛泽东 《和郭沫若同志》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漢語大詞典》
潜 ( 潛 ) qián
潜 [ qián ]
  1.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2.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3. 姓。
阳 ( 陽 ) yáng
阳 [ yáng ]
  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11. 古同“”,假装。
  12. 姓。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黄钟(黄鐘)huáng zhōng
    亦作“黄鐘”。
    (1).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唐 张说 《大唐祀封禅颂》:“撞黄钟,歌大吕,开閶闔,与天语。”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锺颂》:“ 濂 闻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黄钟乃乐之所自出,而景钟又为黄钟之本。所谓景钟,大钟也。”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珠玉、黄鐘、虎子、威窬不并寿,不知古器之賾。”参见“ 黄钟毁弃 ”。
    (2).乐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黄帝 ,其神 后土 ,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孔颖达 疏:“黄钟宫最长,为声调之始,十二宫之主。”《吕氏春秋·适音》:“黄鐘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 陈奇猷 校释:“黄鐘即今所谓标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黄鐘是所有乐律之标準……黄鐘既是标準音,则自黄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黄鐘是清浊之衷。” 汉 马融 《长笛赋》:“十二毕具,黄钟为主。”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羽越清脆,黄钟最浊,正宫雄壮,商角冷落,这其间就里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韩愈 《芍药赋》:“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钱仲联 集释引 方世举 注:“《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黄钟。’按:黄钟,宫音,君也。句言不属,当谓 王司马 本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为司马。”参见“ 十二律 ”。
    (4).以黄钟调为基音之乐曲。《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聊即便安之所,奏黄钟而歌大成,行咏文明之章,荐英祖而享神考。”
    (5).敬称他人之诗文。 宋 陆游 《与高安刘丞游大愚观壁间两苏先生诗》诗:“尚想来游时,黄钟賡大吕。”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集名叫做‘瓦釜’,是因为我觉得 中国 的‘黄钟’,实在太多了。”
    (6).古代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黄钟律和冬至相应,时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鐘。” 高诱 注:“黄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阳气聚於黄泉之下也。” 汉 蔡邕 《独断》:“ 周 以十一月为正,八寸为尺,律中黄钟,言阳气踵黄泉而出,故以为正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黄钟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7).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参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鐘》《白紵》。” 陈铁民 等校注:“《黄鐘》,曲名,即《黄鐘乐》,参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漢語大詞典》
    本根 běn gēn
    (1).草木的根干。《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纲 《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 清 邵曾训 《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
    (3).根基,基础。《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陆游 《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 关中 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统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羣艺之本根。”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 宋 陈亮 《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
    (7).根由,根源。《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
    (8).喻指帝室。《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
    (9).喻指家乡,故土。 明 刘基 《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漢語大詞典》
    蒂 dì《國語辭典》

    蒂 [ dì ]

    1. 果实与枝茎相连的部分。如:「根深蒂固」、「瓜熟蒂落」。明·杨继盛〈书付尾箕两儿〉:「心为一身之主,如树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坏了心。」
    2. 引申为末尾。如:「勿将烟蒂随地乱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