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野兴不须邀客共,一尊白酒对黄山。

吴龙翰宋代〕《春晚郊行

芒鞋竹杖出柴关,检点园林脚不閒。
翠幄初张花结局,锦绷未解笋排班。
烟波鸥鹭春风外,桑柘牛羊夕照间。
野兴不须邀客共,一尊白酒对黄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野兴不须一尊白酒黄山

野兴(野興)yě xìng
对郊游的兴致或对自然景物的情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一:“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明 何景明 《秋夕同萧执夫舍侄士饮》诗:“野兴林间竹,乡心楚上薇。”  ——《漢語大詞典》
不须(不須)bù xū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漢語大詞典》
邀 yāo《國語辭典》

邀 [ yāo ]

  1. 招请、约请。如:「应邀出席」。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求取。如:「邀功」。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
  3. 拦截、阻挡。《旧唐书·卷一三五·卢杞传》:「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1.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3.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4.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5.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6.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7.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8. 姓。如汉代有客孙。
  1.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2.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1.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2.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一尊 yī zūn
(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漢語大詞典》
白酒 bái jiǔ
(1).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2).泛称美酒。 南朝 梁武帝 《子夜四时歌·夏歌》:“玉盘著朱李,金杯盛白酒。”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初熟山中归,黄鷄啄黍秋正肥。” 宋 苏轼 《广陵会三同舍》诗之一:“ 广陵 三日饮,相对怳如梦;况逢贤主人,白酒拨春瓮。”
(3).特指烧酒。又称白干。《花城》1981年第2期:“﹝ 方玫 ﹞又在小卖店买了几个罐头,几瓶白酒,非要大家在刚刚修好的新房里吃一顿晚饭不可。”  ——《漢語大詞典》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12. 平分,一半:~开。
  13. 搀和(多指液体):~水。
  14. 量词,双:一~鹦鹉。
黄山 huáng shān
(1). 汉 宫名。 汉惠帝 所建,在 陕西省 兴平县 西南。《文选·扬雄〈羽猎赋〉序》:“北绕 黄山 ,滨 渭 而东,周袤数百里。” 李善 注:“《汉书》曰:‘ 槐里 有 黄山 之宫。’” 唐 杜甫 《洞房》诗:“万里 黄山 北,园陵白露中。” 仇兆鳌 注引 晋灼 曰:“ 黄山 ,宫名,在 槐里 。” 清 钱谦益 《偕河东君泛舟拂水瞻拜先茔感叹有赠》诗:“万里 黄山 在何许?清秋白露空嗟咨!”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 黄山 ,无草木,多竹箭。”
(3).山名。著名游览胜地。在 安徽省 黄山市 ,跨 歙 、 黟 、 休宁 等县。古名 黟山 , 唐 改今名。相传 黄帝 与 容成子 、 浮丘公 尝合丹于此,故名。诸峰列峙,著者三十六,尤以 天都 、 莲花 二峰为最高。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四湖九里松作煤, 彦衡 力持不可,曰:‘松当用 黄山 所产,此平地松岂可用?’” 明 徐渭 《歙石砚铭》:“出 歙 西门,步长桥,望 黄山 羣峯插天如剑戟。”
(4).黄土之山;荒山。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