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兰若参文盟,过眼五月疆。

五迈宋代〕《别永福张景山

我友满天下,面交如斗量。
最晚得张子,群中孤凤凰。
秀气分高盖,妙年侔洛阳。
趋向颇近道,才具已老苍。
兰若参文盟,过眼五月疆。
别我求赠言,握手吐肝肠。
学贵根书茂,积贮焉可忘。
如行千里路,须具三月粮。
文亦有活法,先使意气张。
如破勍敌壘,须擒贼中王。
子家蔼文献,庭砌多琳琅。
归欤力种绩,宜亲师友良。
植本日双大,养气日双昌。
学丰敷为文,如富出民藏。
襟期要牵牵,俗物徒茫茫。
他日泉石下,候气视北方。
知有滔滔得,非予谁其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兰若文盟过眼五月

兰若(蘭若)lán rě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李周翰 注:“兰若,香草。”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唐 刘禹锡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楚 水多兰若,何人事擷芳。”
(2).指寺院。梵语“ 阿兰若 ”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唐 杜甫 《谒真谛寺禅师》诗:“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宋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清 孙枝蔚 《登赤城山》诗:“下巖地势稍宽平,无数松竹遶兰若。”  ——《漢語大詞典》
参 ( 參 ) cān/shēn/cēn/sān《國語辭典》

参 [ sān ]

  1. 三的大寫。
文盟 wén méng
犹文坛。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其后 赵公 以文章翰墨著名,位三品,主文盟。”  ——《漢語大詞典》
过眼(過眼)guò yǎn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漢語大詞典》
五月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唐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祗有寒。
唐 白居易 自江州至忠州 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元 郑玉 覆船山樵歌 其一 家童磡 山深地冷春难老,五月岩前见落花。
元 顾瑛 西湖口占三首 其一 观荷值雨 细雨沾衣凉似水,画船五月客思家。  ——《骈字类编》
疆 jiāng/qiáng《國語辭典》

疆 [ jiāng ]

  1. 土地的界限、边界。如:「疆界」。《诗经·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
  2. 国土。如:「疆域」、「异疆」。宋·苏轼〈生擒西蕃鬼章奏告〉:「恭行天诛,非贪尺寸之疆。」
  3. 极限、止境。如:「万寿无疆」。《易经·坤卦·彖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4. 姓。如汉代有疆华。
  1. 划分界限。《诗经·大雅·绵》:「迺疆迺理,迺宣迺亩。」《宋书·卷六四·何承天传》:「良守疆其土田,骁帅振其风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