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

五迈宋代〕《简同年刁时中俊卿

读君老宵诗,一读三太息。
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侧。
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
县官怒共讪,移文加诮斥。
君笑答之书,搞辞如天直。
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
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
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
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
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
硬土烧炽窑,高岗舆巨石。
山骨惨无青,特皮腥带赤。
羸者頳其肩,饥者菜其色。
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
吏号鹰隼如,攫拏何顾惜。
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
量竹不计围,每丈必赢尺。
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
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
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
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
大帅令龚黄,岂愿闻此画。
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
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
蔡人即吾人,一视孰反瘠。
筑事宜少宽,纾徐竢农隙。
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
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
君言虽怂惥,帅意竟缩瑟。
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
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暱。
余言似太戆,有君前日部。
责人斯无难,亦合受人责。
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直笔县官言言虹贯

直笔(直筆)zhí bǐ
指史官据事直书,无所避忌。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若苟讳国恶,纤芥不贬,则 董狐 无贵於直笔, 贾谊 将受讥於《过秦》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 宋 秦观 《司马迁》诗:“高辞振幽光,直笔诛隐恶,驰骋数千载,贯穿百家作。”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九:“按 宋濂 等修史时, 刘基 等方同在朝,而其先仕於 元 之处,直书不讳,此亦为直笔。” 柳亚子 《为微光出版社题壁》诗:“直笔自应存正义,谦辞何意托微光。”  ——《漢語大詞典》
诛 ( 誅 ) zhū
诛 [ zhū ]
  1.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灭。~锄。~戮。伏~。
  2. 责罚:~意(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口~笔伐。
  3. 责求:~求无已(一味索取,没有止境)。
县官(縣官)xiàn guān
(1).县的长官;县的官吏。《汉书·食货志下》:“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於山林水泽及畜牧者……皆各自占所为於其在所之县官,除其本,计其利。” 唐 元稹 《清明日》诗:“今日清明 汉江 上,一身骑马县官迎。” 宋 梅尧臣 《送李学士河东转运》诗:“朱轓邦伯至,黄綬县官迎。”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食顷,逮 李 至,县官立置重辟。”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 唐 人说部中曾有记载,一县官拷问犯人,四周用火遥焙,口渴,就给他喝酱醋,这是比 日本 更进一步的办法。”
(2).朝廷;官府。《史记·孝景本纪》:“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汉书·食货志上》:“贵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今富者税益少,贫者不免於捃拾以输县官,其为不均大矣。”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然而世之识者,以为方今官冗,而县官财用已不足以供之,其亦蔽于理矣。” 清 吴伟业 《天王寺看牡丹》诗:“苦辞山地薄,县官责常赋。”
(3).古时天子之别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 条侯 。” 司马贞 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天子可称鉅公,可称县官。” 章炳麟 《官制索隐》:“有以疆域号其君者,如 汉 世称天子为县官。”  ——《漢語大詞典》
言言 yán yán
(1).指欢言。《诗·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唐 孟郊 《自惜》诗:“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 清 龚自珍 《怀我生之先箴》:“吾末从而游,吾恍惚与言言,与语语。”
(2).高大貌;茂盛貌。《诗·大雅·皇矣》:“临衝闲闲,崇墉言言。” 毛 传:“言言,高大也。” 孔颖达 疏:“言言是城之状,故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轩铭》:“斯堂暨轩,闲闲言言。”
(3).用言语表达。《列子·说符》:“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张湛 注:“言言则无微隐。” 卢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尝,唯神之无方。知言之谓者,神会也。”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序:“色空无得,不物物也;嘿语无际,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白乐天 如 山 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 金 元好问 《丰山怀古》诗:“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于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于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1).和敬貎。言,通“ 誾 ”。《礼记·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郑玄 注:“言言,和敬貌。” 陆德明 释文:“言言,鱼巾反。” 孔颖达 疏:“ 皇氏 云:‘读言为誾,义亦通也。’” 明 何大复 《赠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严貌。言,通“ 誾 ”。 唐 刘禹锡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类 汉宣 ,责实绳下,风稜言言。”《新唐书·段秀实颜真卿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总管府事致仕赵侯神道碑铭》:“言言 赵侯 ,万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剧称。”  ——《漢語大詞典》
虹贯(虹贯)
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宋书符瑞志建安十九年正月白虹贯日易传曰后妃擅国白虹贯日地唐书沙陀传时有虹贯德威营 黄庭坚明月篇天 具美兮生此明月升白虹兮贯朝日  ——《骈字类编》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