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元戎 yuán róng
(1).大的兵车。《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朱熹 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驍骑十万,元戎轻武,长轂四方,雷輜蔽路。”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元戎十乘,驱 卫 霍 於前军;甲士三千,列 孙 吴 於后殿。”
(2).大军。《史记·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衝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于国容。” 清 秦松龄 《杂感》诗:“ 关陇 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
(3).主将,统帅。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王》:“我之元戎上将,协力同心,承禀朝謨,致行明罚。” 唐 柳宗元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老残游记》第六回:“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
(4).军器名,弩的一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亮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漢語大詞典》
(2).大军。《史记·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衝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于国容。” 清 秦松龄 《杂感》诗:“ 关陇 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
(3).主将,统帅。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王》:“我之元戎上将,协力同心,承禀朝謨,致行明罚。” 唐 柳宗元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老残游记》第六回:“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
(4).军器名,弩的一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亮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漢語大詞典》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动-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 姓。如北周有念贤。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更仆(更僕)gēng pú
(1).更番相代。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更僕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仇朝鳌 注:“以番次更代使之也。” 宋 苏浻 《春日怀詹梁》诗:“岁寒相见愿始终,且莫嗔怪屡更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至日,除舍扫途,更僕眺望。”
(2).形容多,数不胜数。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已闻清论至更僕,更读新诗欲焚砚。”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传家功可述,更僕事堪追。”
(3).谓计算。 明 宋濂 《復古堂记》:“古今人物,其优劣不伦,虽更僕未能尽也,欲师古者,宜取则於上。”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文中别体字甚多,难以更僕。” 高燮 《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欲攻未攻又瑟缩,迷茫万象难更僕。”参见“ 更僕难数 ”。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多,数不胜数。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已闻清论至更僕,更读新诗欲焚砚。”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传家功可述,更僕事堪追。”
(3).谓计算。 明 宋濂 《復古堂记》:“古今人物,其优劣不伦,虽更僕未能尽也,欲师古者,宜取则於上。”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文中别体字甚多,难以更僕。” 高燮 《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欲攻未攻又瑟缩,迷茫万象难更僕。”参见“ 更僕难数 ”。 ——《漢語大詞典》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副-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动-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 职官名:➊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慰藉 wèi jiè
抚慰;安慰。《后汉书·隗嚣传》:“ 光武 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 宋 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苦热》:“荷风拂簟昭苏我,竹月筛窗慰藉君。” 清 顾贞观 《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词:“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王统照 《沉船》:“现在无论谁,只有直接的苦恼,更没有慰藉苦恼的有趣味的东西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