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高明,为政尚慈恺。
玉笥高嵯峨,异石光灿皠。
紫盖有佳人,出为花县宰。
佳人秀吾宗,天姿最高垲。
饮水抱丝弦,纫兰纕蕙茝。
畴昔纠郡掾,辩狱亦几殆。
人命我所争,斗粟何足爱。
上官翻相知,剡荐异寮寀。
及膺民社寄,直道肯息悔。
以柔克高明,为政尚慈恺。
农扈饱春和,荒年独不馁。
猾吏履薄霜,洗手畏纳贿。
桑间雉正驯,壁上鱼多鯘。
昔我在湘幙,相从垂两载。
书生守方拙,时妆不入队。
惟君雅知心,刮目赏奇磊。
君有桃李栽,我独芙蓉采。
无何风木悲,天乎余何罪。
归欤泣焄蒿,久矣婴病痗。
除夜接君书,乌栏墨璀璀。
访问死生余,警语鞭不逮。
为言刚近仁,直性终难改。
近乃加和平,痛自铲光彩。
万事必宗道,众流须纳海。
随时少屈伸,正直固常在。
再拜君之言,书绅戒荒怠。
时事苦间关,谁欤穆天縡。
来书尚可为,苍生久相待。
紫盖有佳人,出为花县宰。
佳人秀吾宗,天姿最高垲。
饮水抱丝弦,纫兰纕蕙茝。
畴昔纠郡掾,辩狱亦几殆。
人命我所争,斗粟何足爱。
上官翻相知,剡荐异寮寀。
及膺民社寄,直道肯息悔。
以柔克高明,为政尚慈恺。
农扈饱春和,荒年独不馁。
猾吏履薄霜,洗手畏纳贿。
桑间雉正驯,壁上鱼多鯘。
昔我在湘幙,相从垂两载。
书生守方拙,时妆不入队。
惟君雅知心,刮目赏奇磊。
君有桃李栽,我独芙蓉采。
无何风木悲,天乎余何罪。
归欤泣焄蒿,久矣婴病痗。
除夜接君书,乌栏墨璀璀。
访问死生余,警语鞭不逮。
为言刚近仁,直性终难改。
近乃加和平,痛自铲光彩。
万事必宗道,众流须纳海。
随时少屈伸,正直固常在。
再拜君之言,书绅戒荒怠。
时事苦间关,谁欤穆天縡。
来书尚可为,苍生久相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柔 róu《國語辭典》
柔 [ róu ]
形- 软弱。如:「柔弱」、「柔能克刚」。
- 温和、和顺。《管子·四时》:「解怨赦罪,通四方,然则柔风甘雨乃至。」《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柔而不犯,文而有礼。」
- 草木新生,茎叶幼嫩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文选·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 安抚。《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金史·卷八六·李石传》:「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
克 ( 剋 ) kè《國語辭典》
克 [ kè ]
动- 胜任。《说文解字·克部》:「克,肩也。」清·段玉裁·注:「郑笺云:『仔肩,任也。』许云:『胜任也。』」唐·刘禹锡〈为杜司徒谢赐追赠表〉:「常惧不克负荷,以忝前人。」
- 战胜、攻破。如:「克敌」、「攻无不克」。《左传·庄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 制服、约束。如:「克服」、「以柔克刚」。《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何晏集解引马融注:「克己,约身。」
- 约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 克扣。《水浒传·第八三回》:「寡人御赐之酒,一瓶克减半瓶。」
- 消化。如:「多吃水果能克食。」
- 量词。计算重量的单位。为英语gram的义译。即公克的简称。公制一克等于千分之一 公斤。
- 能。如:「不克分身」。《书经·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邦。」唐·柳宗元〈封建论〉:「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
高明 gāo míng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为政(爲政)wéi zhèng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元年》:“於是 晋侯 侈, 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谓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 清 姚鼐 《〈左传补注〉序》:“ 魏献子 合诸侯,干位之人,而述其为政之美,词不恤其夸。”
(2).指执政者。《仪礼·大射》:“﹝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 郑玄 注:“为政谓司马也。司马,政官,主射礼。”
(3).处理政事。 唐 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应须力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为政不相师友》:“公虽受知于 文端 ,而为政不相师友,一切听从民便。”
(4).做主。《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七:“盖金微,不能为政,但随气所胜,革化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宫。《论语·为政》:“子奚不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他日,妻谓生曰:‘子岂不思为政乎?’” 明 宋濂 《赵侯神道碑铭》:“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节於危难之时,盖为政以及物者易,而杀身以成仁者难。”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之三:“时艰为政好,地逈得官閒。” ——《漢語大詞典》
(2).指执政者。《仪礼·大射》:“﹝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 郑玄 注:“为政谓司马也。司马,政官,主射礼。”
(3).处理政事。 唐 宋之问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诗:“当闻力为政,遥慰我心愁。” 唐 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应须力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为政不相师友》:“公虽受知于 文端 ,而为政不相师友,一切听从民便。”
(4).做主。《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七:“盖金微,不能为政,但随气所胜,革化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宫。《论语·为政》:“子奚不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他日,妻谓生曰:‘子岂不思为政乎?’” 明 宋濂 《赵侯神道碑铭》:“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节於危难之时,盖为政以及物者易,而杀身以成仁者难。”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之三:“时艰为政好,地逈得官閒。” ——《漢語大詞典》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慈恺(慈愷)cí kǎi
慈善和乐。 殷夫 《孩儿塔·给母亲》:“我不怪你对我一段厚爱,你的慈恺,无涯,但我求的是青春的生活,因为韶光一去不再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