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调性古所闻,熙熙兼穆穆。

陈献章明代〕《观自作茅笔书

神往气自随,氛氲觉初沐。圣贤一切无,此理何由瞩。

调性古所闻,熙熙兼穆穆。耻独不耻独,茅锋万茎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调性所闻熙熙穆穆

调性
音乐名词  ——《整理自网络》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所闻(所聞)suǒ wén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漢語大詞典》
熙熙 xī xī
(1).和乐貌。《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 颜师古 注:“熙熙,和乐貌也。” 唐 韦应物 《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官商以有易无,以私济公,乃民熙熙,不知苦难。”
(2).平易貌。《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 寧 ( 管寧 )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
(3).广大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 文王 之德乎?’”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熙熙,即广也……谓其广熙熙然也。‘广哉熙熙’,犹言远哉遥遥。” 唐 卢纶 《秋幕中夜独坐》诗:“熙熙造化功,穆穆 唐尧 年。” 元 陈文增 《春日田园杂兴》诗:“熙熙垄亩扇和风,簇簇人烟野意浓。”
(4).繁盛貌。《逸周书·太子晋》:“万物熙熙,非 舜 而谁能?” 孔晁 注:“熙熙,和盛。”《史记·日者列传》:“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宋 王禹偁 《尺蠖赋》:“春日迟迟,品汇熙熙。” 元 汤式 《一枝花·同前意》套曲:“咫尺间,九重内,唤得春来草木知,万物熙熙。”
(5).纷杂貌。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细民无轻去其乡之心,适乐土者熙熙而来。”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街上行人熙熙的来往。”参见“ 熙熙攘攘 ”。
(6).象声词。《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漢語大詞典》
兼 jiān《國語辭典》

兼 [ jiān ]

  1. 合并、吞并。《左传·昭公八年》:「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2. 同时担任或具有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身分、行为等。如:「兼差」、「兼职」、「父兼母职」。
  3. 加倍、超越、胜过。如:「兼程赶路」。《论语·先进》:「由也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4. 重复、累积。《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1. 同时、一起。如:「兼顾」、「二者兼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 尽、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穆穆 mù mù
(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