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如 yī rú
(1).完全相同;全像。《仪礼·有司彻》:“司马羞湆鱼,一如尸礼。”《晋书·郑冲传》:“禄赐所供,策命仪制,一如旧典而有加焉。”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狄武襄不知体》:“ 狄 欲奬此一军,乞于讲武殿閲武试,冀 仁宗 亲睹其驍勇。俄而奋击号呼,一如临敌,飞矢至殿陛。”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香山寺 制一如 碧云 而饶古色。”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七章:“ 赵雄 立刻做个手势,打断她的话,一如他害怕触犯这两个字似的。”
(2).佛家语。不二曰一,不异曰如,不二不异,谓之“一如”,即真如之理,犹言“永恒真理”或本体。《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昙无竭品》:“是诸法如,诸如来如,皆是一如,无二无别,菩萨以是如入诸法实相。” 唐 李邕 《国清寺碑》:“以一如正受之力,致三朝大事之因。” ——《漢語大詞典》
(2).佛家语。不二曰一,不异曰如,不二不异,谓之“一如”,即真如之理,犹言“永恒真理”或本体。《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昙无竭品》:“是诸法如,诸如来如,皆是一如,无二无别,菩萨以是如入诸法实相。” 唐 李邕 《国清寺碑》:“以一如正受之力,致三朝大事之因。” ——《漢語大詞典》
体元(體元)tǐ yuán
谓以天地之元气为本。 汉 班固 《东都赋》:“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体元则大,悵望 姑射 之阿。” 唐 王维 《门下起赦书表》:“体元作则,惟圣裁成。”参见“ 体元居正 ”。 ——《漢語大詞典》
兀尔(兀爾)wū ěr
寂静貌。 唐 白居易 《首夏》诗:“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宋 苏轼 《祭吴子野文》:“呜呼 子野 ,道与世违。寂默自求,闔门垂幃,兀尔坐忘。” 宋 陆游 《夜意》诗之二:“兀尔遗身世,东窗待日升。” ——《漢語大詞典》
忘 wàng《國語辭典》
忘 [ wàng ]
语音 动- 不记得。如:「勿忘我」、「后事不忘前事之师」、「乐而忘返」、「废寝忘食」、「得意忘形」。
- 遗失、丧失。《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唐·颜师古·注:「忘,亡也。吴王杀之,被以恶名,失其善称号。」《文选·陆机·叹逝赋》:「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 遗弃、舍弃。《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 [ wáng ]
读音- (一)之读音。
缘 ( 緣 ) yuán
缘 [ yuán ]
- 因由,因为:~由。~何(为何,因何)。~故。~起。
- 宿命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分(fèn )。化~。姻~。一面之~。
- 沿,顺着:~法(沿袭旧法)。~木求鱼。
- 边: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