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原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切 yī qiè
(1).权宜;临时。《战国策·秦策五》:“説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 鲍彪 注:“一切,权宜也。”《淮南子·泰族训》:“今 商鞅 之启塞, 申子 之三符, 韩非 之孤愤, 张仪 苏秦 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汉书·平帝纪》:“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颜师古 注:“一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晋书·王廙传》:“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採速成之誉。”《新唐书·高郢传》:“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磾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
(2).副词。一概;一律。《管子·臣乘马》:“国无币,以穀準币。国穀之櫎,一切什九。”《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 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閒於 秦 耳,请一切逐客。” 司马贞 索隐:“一切犹一例,言尽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刃之割,一运斤无不断者。”《后汉书·光武帝纪》:“詔陇 蜀 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方大驾南渡,典章一切扫荡无遗,甚至祖宗諡号亦皆忘失。”
(3).全部,所有。 北齐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洵若 杨氏 所云,则将舍六艺而言道德,且驱古今一切之书,俱以文艺之末概之矣。” 巴金 《我和文学》:“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
(4).泛指全部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 艾青 《<诗选>自序》:“对一切都兴奋,就是对一切都不兴奋。”
(5).一般的;普通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皇甫规》:“ 去病 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 规 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清 李渔 《慎鸾交·弃旧》:“那内监总是无儿,儘着他的家私办作粧奩陪嫁。你説下官这箇新郎还是做得过做不过?这还是一切小事。” ——《漢語大詞典》
(2).副词。一概;一律。《管子·臣乘马》:“国无币,以穀準币。国穀之櫎,一切什九。”《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 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閒於 秦 耳,请一切逐客。” 司马贞 索隐:“一切犹一例,言尽逐之也。言切者,譬若利刃之割,一运斤无不断者。”《后汉书·光武帝纪》:“詔陇 蜀 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方大驾南渡,典章一切扫荡无遗,甚至祖宗諡号亦皆忘失。”
(3).全部,所有。 北齐 贾思勰 《齐民要术·栽树》:“凡栽一切树木,欲记其阴阳,不令转易。”《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皆破之而作二分。”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今世俗子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洵若 杨氏 所云,则将舍六艺而言道德,且驱古今一切之书,俱以文艺之末概之矣。” 巴金 《我和文学》:“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
(4).泛指全部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 艾青 《<诗选>自序》:“对一切都兴奋,就是对一切都不兴奋。”
(5).一般的;普通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度辽将军皇甫规》:“ 去病 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 规 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清 李渔 《慎鸾交·弃旧》:“那内监总是无儿,儘着他的家私办作粧奩陪嫁。你説下官这箇新郎还是做得过做不过?这还是一切小事。”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动-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无可(無可)wú kě
(1).犹言无可无不可。《后汉书·仲长统传》:“任意无非,适物无可。”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触事无可。”
(2).不能,无法。《艺文类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淮牛渚津 水极深,无可算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恍惚杳冥,茫无实据,虽 阎罗 包老 亦无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决了罪状, 冯云卿 到此时觉得无可躲闪了。”
(3).犹言没有可以。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无可称述。” ——《漢語大詞典》
(2).不能,无法。《艺文类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淮牛渚津 水极深,无可算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恍惚杳冥,茫无实据,虽 阎罗 包老 亦无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决了罪状, 冯云卿 到此时觉得无可躲闪了。”
(3).犹言没有可以。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他为官的政绩,只能说是平平,无可称述。” ——《漢語大詞典》
记忆(記憶)jì yì
(1).记得;不忘。《人仙经》:“我父 毘沙门天王 ,迴还本宫,为我宣説,我悉记忆,无所忘失。”《隋书·儒林传·何妥》:“臣少好音律,留意管絃,年虽耆老,颇皆记忆。” 丁玲 《自杀日记》:“谁能把谁记忆到好久!”
(2).对过去事物的印象。《关尹子·五鉴》:“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 元 刘因 《有客》诗:“门前有客通名姓,一别十年记忆无。”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饮鬼浆》:“我方饮时,为一犬过,踣而失汤,遂不饮而过,是以记忆了了。” 老舍 《柳屯的》:“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似乎没有失败过。”
(3).记性,记忆力。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 大夯 看出他得了脑震荡,尽管恢复了知觉,但是记忆并未恢复。” 刘绍棠 《鹧鸪天》:“你的记忆真好。”
(4).回忆;回想。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不免召他梦魂重听此曲,使其醒来记忆,谱入管弦。” 箫军 《五月的矿山》第三章:“ 鲁东山 从他那特征的亮亮的大额头,陡然记忆起来了,他底名字叫 秦二贵 。” 丁玲 《梦珂》:“于是便又去记忆那女伶的名字,但总记不起。” ——《漢語大詞典》
(2).对过去事物的印象。《关尹子·五鉴》:“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 元 刘因 《有客》诗:“门前有客通名姓,一别十年记忆无。”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饮鬼浆》:“我方饮时,为一犬过,踣而失汤,遂不饮而过,是以记忆了了。” 老舍 《柳屯的》:“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似乎没有失败过。”
(3).记性,记忆力。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 大夯 看出他得了脑震荡,尽管恢复了知觉,但是记忆并未恢复。” 刘绍棠 《鹧鸪天》:“你的记忆真好。”
(4).回忆;回想。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不免召他梦魂重听此曲,使其醒来记忆,谱入管弦。” 箫军 《五月的矿山》第三章:“ 鲁东山 从他那特征的亮亮的大额头,陡然记忆起来了,他底名字叫 秦二贵 。” 丁玲 《梦珂》:“于是便又去记忆那女伶的名字,但总记不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