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道肥诗弥瘦,世忙渠自闲。

杨万里宋代〕《答赋永丰宰黄岩老投赠五言古句

吾友萧东夫,今日陈后山。
道肥诗弥瘦,世忙渠自闲。
不见逾星终,每思即凄然。
邻邑黄永丰,与渠中表间。
黄语似萧语,已透最上关。
道黄不是萧,萧乃随我前。
佳句鬼所泣,盛名天甚悭。
诗人只言黠,犯之取饥寒。
端能不惧者,放君据诗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道肥自闲

道肥 dào féi
语出《韩非子·喻老》:“ 子夏 见 曾子 。 曾子 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 曾子 曰:‘何谓也?’ 子夏 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於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后以“道肥”谓道义制胜,心安理得。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病间》之十:“身病心轻安,道肥体癯瘦。” 宋 黄庭坚 《和答莘老见赠》:“履拂知道肥,浄室见天游。”  ——《漢語大詞典》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弥 ( 彌 ) mí/mǐ
弥 [ mí ]
  1. 满,遍:~满。~月(①整一个月;②婴儿满月)。~望(满眼)。~天(满天,形容极大的)。
  2. 补,合:~补。~缝。~封。
  3. 更加:~坚。欲盖~彰。
  4. 水满的样子:~漫。
  5. 久,远:~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亘(连绵不断)。
  6. 姓。
弥 [ mǐ ]
  1. 同“弭”,平息,消灭。
瘦 shòu《國語辭典》

瘦 [ shòu ]

  1. 肌肉不丰满。如:「瘦弱」、「瘦小」、「骨瘦如柴」、「燕瘦环肥」。
  2. 精赤不带脂肪的。如:「瘦肉」、「这块肉太肥,我要瘦一点的。」
  3. 纤细、不丰富。唐·白居易〈茅城驿〉诗:「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宋·陆游 〈泛舟〉诗:「叶凋山寺出,溪瘦石桥高。」
  4. 土地瘠薄。唐·孟郊〈秋夕贫居述怀〉诗:「浅井不供饮,瘦田长废耕。」
  5. 书法笔画细而有力。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 通神。」
  1. 减损。如:「消瘦」。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1.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2.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3.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5.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6.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7.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8.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1.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2.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3.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忙 máng《國語辭典》

忙 [ máng ]

  1. 事情繁多,没有空闲。如:「繁忙」、「工作忙」。
  2. 急迫、慌张。如:「匆忙」、「不慌不忙」、「手忙脚乱」。
  1. 赶紧。《儒林外史·第三回》:「胡屠户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邻居各自散了。」
  1. 做,急迫不停的做。如:「最近你都忙些什么?」《老残游记·第五回》:「见老董事也忙完,就缓缓的走出,找著老董闲话。」
  1. 姓。如明代有忙义。
渠 qú/jù《國語辭典》

渠 [ qú ]

  1. 人工挖掘的水道。如:「河渠」、「溝渠」、「水到渠成」。
  2. 姓。如漢代有渠參。
  1. 他,指第三人稱。如:「渠等」、「渠輩」。宋·楊萬里〈郡圃杏花〉詩:「海棠穠麗梅花淡,匹似渠儂別樣奇。」
  1. 大。《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
  2. 參見「[[渠渠]]」條。
自闲(自閒)zì xián
(1).亦作“ 自閒 ”。悠闲自得。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问君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宋 苏辙 《南斋竹三绝》之一:“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明 高攀龙 《夏日闲居》诗:“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閒。”
(2).谓自设防范。《新唐书·李夷简传》:“ 夷简 致位显处,以直自闲,夫尝苟辞气悦人。” 郭沫若 《〈虎符〉附录·写作缘起》:“但在故事里却丝毫嗅不出这样的气息,足见得他们很能以礼自闲,我在剧中也就写成了这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