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珑璁堆髻光摇雪,初试汉宫妆。

高濂明代〕《人月圆 粉团

珑璁堆髻光摇雪,初试汉宫妆。谁为擎出,摩尼沧海,滑影团香。

更讶瓣叠江梅,毬攒风絮,色皎青霜。杯倾夜月,牡丹斗艳,芍药联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珑璁光摇初试汉宫

珑璁(瓏璁)lóng cōng
亦作“瓏葱”。
(1).金玉声。 唐 白居易 《夜归》诗:“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鐙轡瓏璁。” 前蜀 毛文锡 《接贤宾》词:“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鑣玉轡瓏璁。”
(2).头发蓬松貌。 唐 尹鹗 《江城子》词:“鬢云光,拂面瓏璁,腻玉碎凝妆。” 宋 晏殊 《喜迁莺》词:“分行珠翠簇繁红,云髻裊瓏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杏腮浅澹羞匀,緑鬢瓏璁斜軃。”
(3).同“ 蘢葱 ”。花木繁茂貌。 宋 朱熹 《雪中有怀》诗:“玄空杳靄低迷外,碧树瓏璁掩映间。” 元 张养浩 《朝天曲·咏四景·秋》曲:“玉蕊瓏葱,琼枝低压,雪香春何足夸。” 清 查理 《探芳信》词:“瓏璁几树烘崖蜜,小白霏吟袖。”
(4).迷蒙貌。 唐 李贺 《十二月乐词·九月》:“鸡人罢唱晓瓏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宋 周邦彦 《塞翁吟》词:“暗叶啼风雨,窗外晓色瓏璁。” 明 沈受先 《三元记·祝寿》:“南极星光,东风扇煖,华堂瑞靄瓏璁。”  ——《漢語大詞典》
堆 duī《國語辭典》

堆 [ duī ]

  1. 积聚成小山的东西。如:「土堆」、「瓦砾堆」、「柴火堆」。
  2. 量词。计算堆积物、成群人的单位。如:「一堆土」、「两堆人」。
  3. 地名用字。如屏东县的六堆,大陆地区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的滟滪堆。
  1. 积聚。如:「堆恨成仇」。
  2. 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积起来。如:「把白菜堆在院子里。」、「把书堆在桌子上。」
髻 jì《國語辭典》

髻 [ jì ]

  1. 盘结于头顶或脑后的头发,有各种形状。如:「云髻」、「倭堕髻」、「钻天髻」。唐·王建〈失钗怨〉诗:「镜中乍无失髻样,初起犹疑堕床上。」宋·刘辰翁〈宝鼎现·红妆春骑〉词:「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光摇(光摇)
萧贡 梨花诗 香惹梦魂云漠漠,光摇溪馆月溶溶。  ——《分类字锦》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1.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1.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3.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1.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1. 「雪白」的「雪」的又音。
初试(初試)chū shì
(1).初次试用。《后汉书·度尚传》:“﹝ 抗徐 ﹞初试守 宣城 长,悉移深林远藪椎髻鸟语之人置於县下,由是境内无復盗贼。”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将明将昌,实艰初试。” 宋 秦观 《水龙吟》词:“朱帘半捲,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2).分几次举行的考试的第一次考试。 张书绅 《正气歌》:“ 志新 怎么会知道,儿子 彤彤 考沈阳音乐学院少年班,初试已经合格,却被取消了复试权。”  ——《漢語大詞典》
汉宫(漢宫)hàn gōng
汉 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南朝 陈后主 《昭君怨》诗:“图形 汉 宫里,遥聘单于庭。”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日月低 秦 树,乾坤绕 汉 宫。” 明 陶望龄 《沛县过高帝庙》诗:“魂魄来游长此地, 汉 宫秋色近如何?”  ——《漢語大詞典》
妆 ( 妝 ) zhuāng
妆 [ zhuāng ]
  1. 修饰、打扮:化~。~饰。~点。
  2. 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上~。卸~。
  3. 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嫁~。
  4. 修饰,打扮的式样:时~。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