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四年重向此经过。

薛时雨清代〕《喝火令 舟泊姑苏

柔橹惊残梦,韶华逐逝波。四年重向此经过。一笑虎邱风月,大半属青娥。

彩袖香招蝶,新妆黛掩螺。昼船双桨疾于梭。越是三更,越是冶游多。

越是客舟停处,面面起笙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向此经过

四 sì《國語辭典》

四 [ sì ]

  1. 介于三和五之间的自然数。如:「三、四、五、六……」。大写作「肆」,阿拉伯数字作 「4」。
  2. 古代乐谱上用来表示音阶的符号。
  3. 姓。如宋代有四象。
  1. 第四的。如:「四更天」、「四年级」、「四品官」。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向此
黄公度诗胸蟠活国计试手曾向此  ——《韵府拾遗 纸韵》
经过(經過)jīng guò
(1).行程所过;通过。《淮南子·时则训》“日月之所道” 汉 高诱 注:“日月照其所经过之道。” 唐 元稹 《卢头陀》诗:“还来旧日经过处,似隔前身梦寐游。”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 茅盾 《当铺前》一:“河道是很狭的,小火轮经过时卷起了两股巨浪。”
(2).交往。 唐 李白 《少年行》:“经过 燕太子 ,结託 并州 儿。”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虚名误长者,邂逅肯经过。” 宋 范成大 《放下庵即事》诗:“闭门幽僻断经过,静极兼无雀可罗。”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
(3).经历;过程。 沙汀 《还乡记》二:“她又想起她折断胳膊的经过来了。” 峻青 《海啸》第四章:“ 老宫 微微一笑说:‘ 沈先生 ,请你把咱们认识的经过,对 赵司令 说一说吧。’”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