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河挽洗甲兵净,恩泽汪洋合九围。

周叙明代〕《长淮水

长淮水,日东注,流尽年光祗如故。亘古穷今不可极,但见行舟往来处。

长淮之水流滔滔,映空浴日排银涛。鸥凫翻飞岸摇曳,鱼龙鼓舞风怒号。

濠寿西来如折斗,汴泗交流清会口。滚滚宁辞东海遥,万里朝宗近趋走。

长淮水,涵华滋,昔年淮右见龙飞。天河挽洗甲兵净,恩泽汪洋合九围。

长淮水,今澄清,圣人继统川岳宁。龙骧万斛日充贡,永奠皇图歌太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河甲兵恩泽汪洋合九

天河 tiān hé
(1).即银河。《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云汉,谓天河也。” 北周 庾信 《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六:“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天上已布满了秋星,天河很低很亮。”
(2).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天高西一星曰天河,主察山林妖变。”  ——《漢語大詞典》
挽 ( 輓 ) wǎn《國語辭典》

挽 [ wǎn ]

  1. 拉、引。如:「挽车」。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2. 卷起。宋·苏轼〈送周朝议守汉州〉诗:「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3. 系、盘结。如:「挽发」。《老残游记·第九回》:「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是道士。」通「绾」。
  1. 哀悼死者的。如:「挽歌」、「挽联」、「挽词」。通「挽」。
洗 xǐ/xiǎn《國語辭典》

洗 [ xǐ ]

  1.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如:「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八回》:「只见陈家老者,著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
  2. 清除、洗雪。如:「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3. 杀、抢。如:「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
  1. 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洗 [ xiǎn ]

  1.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淡绿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
  2. 姓。如明代有洗光。
甲兵 jiá bīng
(1).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韩非子·十过》:“城廓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冬十月辛巳,禁造甲兵。”《清史稿·郑献亲王齐尔哈朗传》:“我国肇兴,治弓矢,缮甲兵,视将士若赤子,故人争效死,每战必克。”
(2).披甲的士兵。亦指军队。《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南史·傅昭传》:“及 昭 至,有人夜见甲兵出。” 唐 高蟾 《宋汴道中》诗:“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门幕中果伏有甲兵。”
(3).指战争;战乱。《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 唐 杜甫 《夜》诗之二:“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宋 陈与义 《夜赋》:“腐儒忧平世,况復值甲兵。” 元 萨都剌 《过居庸关》诗:“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 明 郑善夫 《秋夜》诗:“独客尚未送贫贱,四方况是多甲兵。”
(4). 清 代旗兵的一等兵。《清会典事例·兵部三·官制》:“又由驍骑校内,每翼派委虚衔防御一员,章京一员,并由甲兵内派委外官二名。”  ——《漢語大詞典》
净 ( 凈 ) jìng/chēng
净 [ jìng ]
  1. 清洁:~化。~水。~土。~心(a.清净的心;b.心里没有牵挂)。~院(佛寺。亦称“净宇”)。干~。洁~。窗明几~。
  2. 使干净:~面。~手(大小便)。
  3. 空,什么也没有:~尽。
  4. 单纯,纯粹的:~利。~值。~价。~重(zhòng )。纯~。
  5. 单,只,全:满地~是树叶。
  6. 中国传统戏剧扮演男人的角色名:~角(亦称“花脸”、“黑头”)。
净 [ chēng ]
     ◎ 冷的样子。
恩泽(恩澤)ēn zé
(1).帝王或朝廷给予臣民的恩惠。言其如雨露之泽及万物,故云。《逸周书·时训》:“大雨不行时,国无恩泽。”《史记·律书》:“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张镒》:“因奏事称旨, 代宗 面许宰相,恩泽独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绿营定世爵》:“故人皆感激用命……盖上之恩泽沦浹之深也。”
(2).特指恩荫。《宋史·选举志五》:“﹝ 大中祥符 ﹞七年,帝幸 南京 ,詔臣僚逮事 太祖 者,赐一子恩泽。”参见“ 恩廕 ”。  ——《漢語大詞典》
汪洋 wāng yáng
(1).宽广无际。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王逸 注:“瞻望大川,广无极也。”《元史·河渠志一》:“ 海子 ,一名 积水潭 ,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清 胡介 《吴梅村被征入都》诗之三:“一尊雨雪坐冥濛,人在汪洋千顷中。”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一:“夏秋之交,河水正旺,河身一下宽到十多里,汪洋巨浸,无边无际。”
(2).形容恩情深厚。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圣恩汪洋,更一赦,或许归农,则带月之锄,可以对秉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厚圣主恩,覆载荷汪洋。” 朱自清 《赠圣陶》诗:“君居停我情汪洋,更有贤妇罗酒浆。”
(3).谓气度恢弘豁达。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重光诗》:“风神洒落,容止汪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此皆是我平日心胸褊窄,故外侮得至。若神仙汪洋度量,无所不容,安得有此!”
(4).谓文章义理深广,气势浑厚雄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五》:“﹝ 包恢 ﹞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輒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 明 宋濂 《诸子辩》:“《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
(5).指广阔无边的海。川剧《柳荫记》第四场:“ 梁兄 性情太直戆,枉自我千言万语打比方;本待不把实言讲,一片心事付汪洋。” 李瑛 《秋场上》诗:“万支歌儿顺路淌呵,好像洪汛汇汪洋。”  ——《漢語大詞典》
合九
周礼司弓矢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  ——《骈字类编》
围 ( 圍 ) wéi
围 [ wéi ]
  1.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攻。~城。突~。解~。
  2.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巾。~墙。~裙。
  3. 四周:外~。周~。
  4.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