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顾 ( 顧 ) gù
顾 [ gù ]
-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 拜访:三~茅庐。
-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 同“雇”,酬。
- 姓。
野有
唐 韩愈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山多离隐豹,野有求伸蠖。 ——《骈字类编》
麦场(麦场)
金 王渥 蒙城县斋 谷雨连朝没麦场,官粮未入长官忙。 ——《骈字类编》
场 ( 場 ) cháng/chǎng
场 [ cháng ]
-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院。
-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雨。
- 集,市集:赶~。
- 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地方:~子。~地。~所。
- 量词,用于文娱体育活动:~次。
- 比赛地,舞台:上~。下~。粉墨登~。捧~。
- 戏剧作品和戏剧演出中因场景变化或人物上下场而划分的段落:三幕五~。
- 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磁~。
主 zhǔ《國語辭典》
主 [ zhǔ ]
名- 宾客或奴仆的相对词。如:「宾主」、「主仆」。
- 帝王。如:「君主」。《礼记·曲礼下》:「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唐·杜甫〈入衡州〉诗:「报主身已老,入朝病见妨。」
- 领导者。如:「教主」、「一家之主」。《诗经·周颂·载殳》:「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汉·毛亨·传:「主,家长也。」
- 当事人。如:「苦主」、「失主」。
- 有物权或事权的人。如:「债主」、「地主」、「物归原主」。
- 牌位。如:「木主」、「神主」。《周礼·春官·司巫》:「祭祀则共匰主。」
- 教徒称呼其所信仰的神为「主」。
- 事物的根本。《易经·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 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聊斋志异·卷九·云萝公主》:「驸马当是俗间高手,主仅能让六子。」
- 负责、主持。如:「主讲」、「主办」。
- 掌管、统治。《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唐·韩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赞同。如:「主战」、「主和」。《国语·周语中》:「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 持守。《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文选·宋玉·招魂》:「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 预示。《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 主要的。如:「主将」、「主帅」。
- 自己的。如:「主观」、「主见」。
积薪(積薪)jī xīn
(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漢語大詞典》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漢語大詞典》
其中 qí zhōng
这里面;那里面。《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叙》:“关于语言,我前次写信给你,其中有一段,可以重新写出。” ——《漢語大詞典》
苫 shān/shàn《國語辭典》
苫 [ shān ]
动- 覆盖。宋·陆游〈幽居岁暮〉诗五首之五:「刈茅苫鹿屋,插棘护鸡栖。」《西游记·第三七回》:「你那衣服,半边苫身,半边露臂。」
- 以草编成的覆盖物。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
- 以草编成的垫席,居丧时使用,以示哀戚。《仪礼·丧服》:「居倚庐,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唐·贾公彦·疏:「外寝苫者,哀亲之在草。」
蔽 bì《國語辭典》
蔽 [ bì ]
動- 遮蓋、擋住。如:「衣不蔽體」、「浮雲蔽白日」。《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 遮掩、保護。如:「掩蔽」、「蔽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伯亦拔劍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 受阻隔、欺騙。如:「蔽塞」、「蒙蔽」。《楚辭·屈原·卜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戰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 總括。《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障礙、毛病。《論語·陽貨》:「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譊譊成俗,而不知變,此學者之蔽也。」
蔽 [ fú ]
名- 古時車廂旁邊的帘子。《周禮·春官·巾車》:「木車蒲蔽,犬䄙尾櫜疏飾小服皆疏。」
- 擦拭。《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通「拂」。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丘 qiū《國語辭典》
丘 [ qiū ]
名- 小土山、小土堆。如:「沙丘」、「丘陵」、「丘垤」。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溪之上,买小邱为愚丘。」
- 坟冢、坟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
- 姓。如元代有丘处机。
- 大、长。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