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治国(治國)zhì guó
(1).治理国家政务。《礼记·大学》:“治国在齐其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野老治国于地利,騶子养政于天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以治国,武以捍难。”《陕北民歌选·移民歌》:“三山低,五岳高, 毛主席 治国有勋劳。”
(2).安定、太平的国家。《庄子·人间世》:“治国去之,乱国就之。”《管子·明法》:“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漢語大詞典》
(2).安定、太平的国家。《庄子·人间世》:“治国去之,乱国就之。”《管子·明法》:“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漢語大詞典》
治民
周礼司约见上正左传政以治民刑以 邪 ——《骈字类编》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动-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 (一)之又音。
外事 wài shì
(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 孔 传:“言外土诸侯奉王事,汝当布陈是法,司牧其众及此 殷 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一说谓在外朝听狱之事。参见 清 孙星衍 《尚书古今文注疏》。亦指境外之事。《左传·文公十三年》:“ 中行 桓子 曰:‘请復 贾季 ,能外事,且由旧勋。’” 孔颖达 疏:“ 贾季 ……能知外竟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郑玄 注:“出郊为外事。” 孔颖达 疏:“外事,郊外之事也…… 崔灵恩 云:外事,指用兵之事。” 孙希旦 集解:“愚谓外事,谓祭外神。田猎出兵,亦为外事。”《史记·蒙恬列传》:“ 恬 任外事而 毅 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宋 司马光 《言横山上殿札子》:“但以国家今日内政未修,不可遽谋外事故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伯符 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 张昭 ,外事不决问 周瑜 。”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明史·太祖纪三》:“秋七月戊戌,禁内官预外事,敕诸司毋通内官监文移。”《清史稿·后妃传·太祖孝慈高皇后》:“后庄敬聪慧……不预外事,殫诚毕虑以事上。”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东观汉记·张酺传》:“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者谓人所説,无以自免也。”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山深无外事,日夕爱潺湲。”《红楼梦》第六六回:“且説二姐儿操持家务,十分谨肃,每日关门闭户,一点外事不闻。”
(5).指外交事务。 黄远庸 《库伦独立后之外交》:“ 库伦 独立后, 俄国 国家及国民种种活动,汇而记之,不仅足以识外事,即将来 中 俄 交涉结果之几微,亦在此矣。”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应当在外事工作方面、国防建设方面加强努力。”
(6).指男色之事。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张幼文》:“ 伯起 亦好外,闻有美少年,必多方招至,抚摩周憮,无所不至,年八十餘犹健。或问先生多外事,何得不少损精神。” ——《漢語大詞典》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郑玄 注:“出郊为外事。” 孔颖达 疏:“外事,郊外之事也…… 崔灵恩 云:外事,指用兵之事。” 孙希旦 集解:“愚谓外事,谓祭外神。田猎出兵,亦为外事。”《史记·蒙恬列传》:“ 恬 任外事而 毅 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宋 司马光 《言横山上殿札子》:“但以国家今日内政未修,不可遽谋外事故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伯符 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 张昭 ,外事不决问 周瑜 。”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明史·太祖纪三》:“秋七月戊戌,禁内官预外事,敕诸司毋通内官监文移。”《清史稿·后妃传·太祖孝慈高皇后》:“后庄敬聪慧……不预外事,殫诚毕虑以事上。”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东观汉记·张酺传》:“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者谓人所説,无以自免也。”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山深无外事,日夕爱潺湲。”《红楼梦》第六六回:“且説二姐儿操持家务,十分谨肃,每日关门闭户,一点外事不闻。”
(5).指外交事务。 黄远庸 《库伦独立后之外交》:“ 库伦 独立后, 俄国 国家及国民种种活动,汇而记之,不仅足以识外事,即将来 中 俄 交涉结果之几微,亦在此矣。”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应当在外事工作方面、国防建设方面加强努力。”
(6).指男色之事。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张幼文》:“ 伯起 亦好外,闻有美少年,必多方招至,抚摩周憮,无所不至,年八十餘犹健。或问先生多外事,何得不少损精神。” ——《漢語大詞典》
存心 cún xīn
(1).犹居心。谓心里怀有的意念。《孟子·离娄下》:“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 赵岐 注:“存,在也。君子之在心者,仁与礼也。”《后汉书·列女传·班昭》:“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金 胥鼎 《送弟恒作州》诗:“御物当存恕,存心要尽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他不服查帐,非但是有弊病,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三章:“戏剧,不问剧作者存心如何,必然是影响人类的行为的。”
(2).专心;用心着意。《北齐书·文宣帝纪》:“始则存心政事,风化肃然,数年之间,翕斯致治。”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 鍔 存心三州水利,凡三十年矣。”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四出:“我不曾志意缝联,慇懃粧洗,存心织纫。”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且自存心奉母,何须着意求官!”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3).故意;蓄意。 老舍 《骆驼祥子》五:“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今天正午我知道是她故意引这帮流氓进门,存心给我难堪。”沪剧《罗汉钱》第三场:“难道你存心同我作对啊?” ——《漢語大詞典》
(2).专心;用心着意。《北齐书·文宣帝纪》:“始则存心政事,风化肃然,数年之间,翕斯致治。”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 鍔 存心三州水利,凡三十年矣。” 元 杨景贤 《西游记》第四出:“我不曾志意缝联,慇懃粧洗,存心织纫。”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且自存心奉母,何须着意求官!”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3).故意;蓄意。 老舍 《骆驼祥子》五:“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轻看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今天正午我知道是她故意引这帮流氓进门,存心给我难堪。”沪剧《罗汉钱》第三场:“难道你存心同我作对啊?”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动-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 姓。如北周有念贤。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工夫 gōng fū
(1).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 唐 杜荀鹤 《秋日闲居寄先达》诗:“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鬢上知。”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
(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唐 韩偓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赵树理 《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
(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预备工夫,亦於公何损焉。” 茅盾 《子夜》二:“你们要分头到工人中间做工夫。”《红色歌谣·我们穷人心连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里个个是红军。”
(4).时间;时光。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渔 《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那有工夫讲话。”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5).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韞,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执中之正脉。”
(6).役夫;役徒。《晋书·范宁传》:“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準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漢語大詞典》
(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唐 韩偓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赵树理 《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
(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预备工夫,亦於公何损焉。” 茅盾 《子夜》二:“你们要分头到工人中间做工夫。”《红色歌谣·我们穷人心连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里个个是红军。”
(4).时间;时光。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渔 《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那有工夫讲话。”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5).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韞,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执中之正脉。”
(6).役夫;役徒。《晋书·范宁传》:“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準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