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昔之张芝今张旭,后有大令前右军。

成鹫清代〕《草圣歌赠张明府子白

灵兔脱颖铦如锥,束身归命供指挥。紫羊之肝青麟髓,相将水石同襟期。

楮生辗转拂玉案,借问主人何所为。主人隐几鸣琴罢,春来公事方休假。

官船几日到珠江,山川一路明如画。乘兴重来访旧游,藉草班荆理前话。

林间飒飒风雨生,解衣磅礡深经营。须臾伸纸作大字,虎踞龙蟠雷乍惊。

心王运臂臂运指,巨灵赑屃随驱使。临池飞出北溟鱼,含毫吸尽西江水。

左拿右掣妙无端,一疾一徐皆至理。行乎其所不得不行,云傍马头生。

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山从人面起。鹅溪绢,剡溪纸,日与簿书堆案几。

盘根错节何有哉,慧剑一挥胥披靡。从容阁笔为予言,我生能事聊如此。

大通野老麋鹿群,见所未见闻未闻。置书怀袖日三复,逢人说项殊殷勤。

昔之张芝今张旭,后有大令前右军。斯人家学溯源委,十三学书先草隶。

蕉黄米蔡等秕糠,颜筋柳骨分精髓。撞破烟楼读父书,手泽羡君能述继。

羡君不羡才与华,羡君不羡名与位。羡君下笔如有神,羡君能诗由夙慧。

青云送入选官场,白社归来还及第。百千三昧何浅深,一悟了然无钜细。

君不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草圣得之通妙谛。心灵手敏匪言传,破格超方须默契。

也不即,也不离,此是灵山亲嘱累。慧业文人记得无,三生石上曾分袂。

归去来,归去来,峡水峡山未迢递。留将一道无字碑,明日再来烦作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大令前右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芝 zhī《國語辭典》

芝 [ zhī ]

  1. 植物名。一种真菌,寄生于枯树木根,有青、白、黄、赤等色,可入药。古人以为瑞草,服之可以成仙。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旭 xù《國語辭典》

旭 [ xù ]

  1. 太阳刚升起的样子。如:「旭日」、「旭光」。《说文解字·日部》:「旭,日旦出貌。」
  2. 日、月光亮的样子。
  1. 刚升起的太阳。如:「朝旭」、「迎旭而舞」。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大令 dà lìng
(1).国家的重要法令。《国语·晋语八》:“国有大令,何故犯之?”
(2).指皇帝的诏令。《汉书·翼奉传》:“其后连月久阴,虽有大令,犹不能復,阴气盛矣。” 颜师古 注:“太令谓虚仓廪、开府库之属也。”
(3).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 钱塘 蔡莘腴 大令任由庶常改官畿辅,三黜屡空,困躓不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前任的本县姓 伍 ……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絶不假手书吏家丁。”
(4).指 晋 王献之 。《晋书·王珉传》:“﹝ 王珉 ﹞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大令’, 珉 为‘小令’。”
(5).犹言令箭。《冷眼观》第二一回:“ 吴元愷 镇军亲身去逮捕的,连大令都没来得及上院请。”  ——《漢語大詞典》
前右
周礼大卜注见上 兽经见上  ——《骈字类编》
军 ( 軍 ) jūn
军 [ jūn ]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的上一级。
  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