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城南
唐 高适 燕歌行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唐 杜甫 洗兵马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洗兵马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骈字类编》
罗隐(罗隐)
明一统志罗隐山在浔州府城北七十里 ——《骈字类编》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简默(簡默)jiǎn mò
简静沉默。《世说新语·识鉴》“皆曰 山少傅 乃天下名言” 刘孝标 注引《竹林七贤论》:“ 山涛 因论 孙吴 用兵本意。 涛 为人常简默,盖以为国者不可以忘战,故及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夷叟 简默寡言笑,虽家居独坐一室,或终日不出。” 明 方孝孺 《勉学诗》:“吉人语何少,凶人语何多。多言亦反覆,简默终无他。” 王闿运 《黄淳熙传》:“简默不言兵,诸将实轻之。”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高谊(高誼)gāo yì
(1).高深的义理。《公孙龙子·迹府》:“ 龙 与 孔穿 会 赵 平原君 家, 穿 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 穿 请为弟子。’”《汉书·董仲舒传》:“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諭朕。”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寿头码子’虽然已经是‘猪’的隐语,然而究竟还是隐语,含有宁‘雅’而不‘达’的高谊。”
(2).指深明义理的人。 宋 苏舜钦 《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城南访 永叔 ,共可豁蒙蔽……区区不惮远,飢渴奔高谊。”
(3).崇高的道义;高尚的德行。 唐 刘长卿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诗:“从宦闻苦节,应物推高谊,薄俸不自资,倾家共人费。” 宋 曾巩 《送关彦远赴河北》诗:“ 子明 高谊众人知,苗裔清材世所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邢太仆》:“御史素重公名,许之,竟为停察事,听往治丧。至今 南氏 子孙感公高谊不忘。”
(4).深情厚谊。多用于敬称别人的情谊。 宋 王安石 《谢徐秘校启》:“忽承高谊,特损谦辞,顾奬引之过中,非孤蒙之敢望。”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遇徐逊斋太守罢官归滇南》诗:“僕也骑驴看山至,一榻 陈蕃 荷高谊。” 许地山 《缀网劳蛛》:“我很感谢你们二位底高谊。” ——《漢語大詞典》
(2).指深明义理的人。 宋 苏舜钦 《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城南访 永叔 ,共可豁蒙蔽……区区不惮远,飢渴奔高谊。”
(3).崇高的道义;高尚的德行。 唐 刘长卿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诗:“从宦闻苦节,应物推高谊,薄俸不自资,倾家共人费。” 宋 曾巩 《送关彦远赴河北》诗:“ 子明 高谊众人知,苗裔清材世所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邢太仆》:“御史素重公名,许之,竟为停察事,听往治丧。至今 南氏 子孙感公高谊不忘。”
(4).深情厚谊。多用于敬称别人的情谊。 宋 王安石 《谢徐秘校启》:“忽承高谊,特损谦辞,顾奬引之过中,非孤蒙之敢望。”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遇徐逊斋太守罢官归滇南》诗:“僕也骑驴看山至,一榻 陈蕃 荷高谊。” 许地山 《缀网劳蛛》:“我很感谢你们二位底高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