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名卿德政碑,扬厉铺张多溢美。
民生七十有六岁,亲所见闻五十令。敝庐咫尺耳目真,一一俱能记其政。
圣朝法肃无奸食,抚绥加意江之南。始勤终惰或不免,欲选全璧难二三。
山左毕公最清峻,吏畏民怀政声振。惜哉数月即回车,惠泽犹嗟未周润。
莅官长久单与萧,为治安静慎不骄。循良有馀建树少,载稽实迹何寥寥。
近时王公甚秀异,能以清廉济慈惠。岁既丰稔时无虞,敷化优优值其易。
猗欤我公旷代才,州端暂屈花频栽。江乡硗确困淫潦,海氛风鹤生惊猜。
惟公从容施激劝,灾患虽仍民不困。载修坛壝展明禋,载选英才考文献。
严霜乱扑面欲皲,万户高枕公侥巡。血诚能使顽梗格,几挽偷俗里成仁。
爱士殷勤有真量,剖析幽深俾条畅。教诲饮食年复年,文治蒸蒸亦日上。
尚恨我公不少留,圩堤未蒇城未修。徒令万民戚且泣,攀辕无计回行驺。
耄年伉直无谲诡,应臧则臧否则否。不似名卿德政碑,扬厉铺张多溢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名卿 míng qīng
有声望的公卿。《管子·幼官》:“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汉书·翟方进传》:“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 明 文徵明 《沈府君石表》:“府君之葬,一时文学名卿为志铭,为誄,为挽悼之词。”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 树 慨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铭辞,於事义为闕。” ——《漢語大詞典》
德政碑 dé zhèng bēi
旧时为颂扬官吏政绩而立的碑石。《南史·萧恭传》:“ 恭 至州,政绩有声,百姓请於城南立碑颂德,詔许焉,名为德政碑。” 唐 白居易 《青石》诗:“不愿作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鐫实録鐫虚辞。”《文明小史》第十一回:“还要请一个会做古文的孝廉公进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如此交卸回省,也可以掩饰上头的耳目。” ——《漢語大詞典》
扬厉铺张(揚厲鋪張)yáng lì pū zhāng
夸大渲染。 清 王韬 《英但自守》:“而载笔者扬厉铺张,若临大敌,赏功之典,至再至三。” 严复 《原强续篇》:“而文人学士,不耻佞諛,相与扬厉铺张,其身受与侧听者,皆信为果然。”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溢美 yì měi
(1).过分赞美。《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 唐 司空图 《释怨》:“岂溢美而是竞,忘撝谦而自爱。” 明 宋濂 《赠传神陈德颜序》:“史氏之法,不溢美,不隐恶,必务求其人之似焉。” 郭沫若 《羽书集·写在菜油灯下》:“这几句话,我不敢说果能道着 鲁迅 的心事,但在我是毫无溢美、毫无阿好的直感。”
(2).犹言十分美好。 汉 王充 《论衡·齐世》:“方今圣朝承 光武 , 袭 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无细小毫髮之亏。” ——《漢語大詞典》
(2).犹言十分美好。 汉 王充 《论衡·齐世》:“方今圣朝承 光武 , 袭 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无细小毫髮之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