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太仓缗钱十六万,御史新乘碧玉骢。

韩日缵明代〕《山东驿中

前年济上氛祲起,鸿雁哀鸣渡淮水。淮水东流不复还,故乡门巷生荆杞。

君王诏出未央宫,逃亡尽照光明中。太仓缗钱十六万,御史新乘碧玉骢。

今年山东旱仍剧,六月不雨炎威赫。何草不黄人不将,路入齐东土尤赤。

为问流移归不归,秋气飒飒黄尘飞。毒霾翻风白日动,螟蝗鼓翼天蔽亏。

雨师田祖竟何许,捕蝗蝗集纷如雨。野老白言富□翁,往年粟米忧红腐。

资粮尽饱螟蝗腹,儿女满□空环堵。有儿索饭啼门东,有女含饥事丝缕。

西邻卖男更鬻女,饥年那得守乡土。我行炎酷遍荒□,东蒸扶桑干欲枯。

驱车历尽逃亡屋,安得一上监门图。餐钱空愧守津吏,与奴脱粟马青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太仓缗钱六万御史碧玉

太仓(太倉)tài cāng
(1).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清史稿·食货志一》:“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
(2).胃的别名。本以太仓喻胃,后径称胃为太仓。《灵枢经·胀论》:“胃者,太仓也。”《黄庭内景经·脾长》:“脾长一尺掩太仓。” 梁丘子 注:“太仓,胃也。”  ——《漢語大詞典》
缗钱(緡錢)mín qián
(1).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旧唐书·刘悟传》:“ 悟 少有勇力,叔 逸準 为 汴 帅,积緡钱数百万于 洛中 , 悟 輒破扃鐍,悉盗用之。”《旧五代史·汉书·王章传》:“官库出纳緡钱,皆以八十为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总计前后锡賚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緡钱。”
(2).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 汉 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緡钱四千一算。”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当丰岁,则贱糴半价不足以充緡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比贼退,得緡钱六十万,丧乱之餘,国用赖是以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红亭醋库》:“ 宋 时酒醋皆官库醖造,纳緡钱於户部。”  ——《漢語大詞典》
十 shí《國語辭典》

十 [ shí ]

  1. 数目字,为九加一的总和。大写为「拾」,阿拉伯数字作「10」。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满足、完满。如:「十足」、「十全十美」。
六万(六万)
左传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捷菑于邾注八百乘六万人言力有馀 史记秦本纪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粟又孔子世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 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赋卢庾梓潼神鼎 见五百下  ——《骈字类编》
御史 yù shǐ
(1).官名。 春秋 战国 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 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 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史记·萧相国世家》:“ 秦 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 何 乃给 泗水 卒史事,第一。”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御史主弹奏不法,肃清内外。 唐 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陞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2).喻指起监督作用的人或事物。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它(书评)是读者的顾问,出版界的御史。”参阅《通典·职官六·御史台》《续通典·职官六·御史台》。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乘 chéng/shèng《國語辭典》

乘 [ chéng ]

  1. 登、升。《史記·卷八二·田單傳》:「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2. 駕馭、駕騎。《易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3. 搭坐,用某種交通工具代步。如:「乘車」、「乘飛機」。
  4. 順應、趁、藉著。如:「乘人之危」、「乘風破浪」、「乘勝追擊」。
  5. 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6. 在數與數之間進行乘法運算。如:「三乘二等於六。」
  1. 數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即乘法。如:「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
  2. 姓。如漢代有乘弘。

乘 [ shèng ]

  1. 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 史書。如:「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 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如:「大乘」、「小乘」。
碧玉 bì yù
(1).矿物名。含铁的石英石,呈红色、褐色或绿色。可作装饰品。也称碧石。《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 维龙之山 ,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 晋 王嘉 《拾遗记·瀛洲》:“刻碧玉为倒龙之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 梅圣俞 以为碧玉。” 田汉 《南归》:“﹝湖水﹞緑得像碧玉似的。”
(2).人名。 南朝 宋 汝南王 妾。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定知 刘碧玉 ,偷嫁 汝南王 。”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 碧玉 小家女,来嫁 汝南王 。”
(3).人名。 唐 乔知之 妾。一名 窈娘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补闕 乔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艳能歌舞,有文华。 知之 时幸,为之不婚。伪 魏王 武承嗣 暂借教姬人梳粧,纳之,更不放还 知之 。 知之 乃作《緑珠怨》以寄之…… 碧玉 读诗,饮泪不食三日,投井而死。”《剪灯新话·翠翠传》:“ 緑珠 碧玉 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儂!”
(4).借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家女。 唐 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清 赵翼 《垂杨》诗:“红綃枉自思公子,碧玉仍怜嫁小家。”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碧玉瓜年之及,季兰苹涧之时。”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六幺令》调情娟倩,如髫年碧玉,凝睇含顰,读之令人悵惘。”
(5).比喻澄净、青绿色的自然景物。 唐 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 破额山 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宋 秦观 《陈承事挽词》:“铭旌暮暗黄梅雨,乡路秋横碧玉天。” 清 徐绪 《新竹》诗:“森森碧玉已成行,一雨长梢尽过墙。” 清 陈维嵩 《满路花·荷珠》词:“红綃水面粧,碧玉波间柄。”
(6).乐曲名。 唐 韩湘 《言志》诗:“琴弹《碧玉》调,鑪炼白硃砂。” 宋 苏轼 《牡介熙熙堂》诗:“白砂《碧玉》味方永,黄纸红旗心已灰。”  ——《漢語大詞典》
骢 ( 驄 ) cōng
骢 [ cōng ]
     ◎ 青白色的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