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削圆方竹杖,鞔却此茸毡。

释宗杲宋代〕《圜悟和尚赞三首

道大德备之词,先师之真。
此处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
削圆方竹杖,鞔却此茸毡。
无可谕,无可说,
正是守著击驴橛。那堪更言七坐道场三奉诏旨,
大似郑州出曹门,且喜没交涉。
降此之外,毕竟如何。
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寄语诸方,不要饶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圆方竹杖

削 xiāo/xuē《國語辭典》

削 [ ​xuè ]

讀音
  1. 用刀斜刮除去物體表層。如:「削皮」、「削鉛筆」。《禮記·曲禮上》:「為天子削瓜者副之。」
  2. 分割。《戰國策·齊策一》:「夫齊,削地而封田嬰,是其所以弱也。」
  3. 減弱。如:「削滅」、「削弱」、「國勢日削」。《孟子·告子下》:「魯之削也滋甚。」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一·六國》:「魏不用公子無忌,故國削以至於亡。」
  4. 刪除。如:「削職」。《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俱文珍等惡其專權, 削去翰林之職。」
  5. 搜括。如:「剝削」。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二》:「非盜府庫之錢糧則削生民之膏血。」
  6. 責怪。如:「他剛剛被老師削了一頓。」

削 [ ​xiāo ]

語音
  1. (一)​之語音。
圆方(圓方)yuán fāng
(1).古代盛菜肴的器具。《文选·张衡〈南都赋〉》:“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善 注:“圆方,器也。” 汉 王粲 《公讌》诗:“佳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 清 钱谦益 《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诗:“肴具圆方杂醢熬,白衣今日送衡茅。”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语出《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唐 刘禹锡 《楚望赋》:“圆方相涵,游气杳冥。”
(3).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委曲》:“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宋 范仲淹 《金在熔赋》:“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  ——《漢語大詞典》
竹杖 zhú zhàng
竹制的手杖。《汉书·西域传赞》:“睹犀布、瑇瑁则建 珠崖 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 牂柯 、 越嶲 。”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 王母 留桃核。”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颇恋桃笙稳,行烦竹杖持。”  ——《漢語大詞典》
鞔 mán/mèn《國語辭典》

鞔 [ mán ]

  1. 将皮革或布面框附固定在物体四周。如:「鞔鼓」、「鞔鞋」。

鞔 [ ​wǎn ]

  1. (一)​之又音。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茸 róng《國語辭典》

茸 [ róng ]

  1. 草木初生時細柔的樣子。《說文解字·艸部》:「茸,艸茸茸貌。」
  2. 散亂不整齊。唐·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旖旎狐裘茸,鄒顛蓐髮軟。」
  1. 草木初生時的嫩苗。唐·韓愈、孟郊〈有所思聯句〉:「臺鏡晦舊暉,庭草滋深茸。」
  2. 鹿茸的簡稱。因初生的鹿被有細短的毛,所以稱為「鹿茸」。宋·黃庭堅〈夏日夢伯兄寄江南〉詩:「河天月暈魚生子,槲夜風微鹿養茸。」
  3. 鳥獸細柔的毛。宋·蘇軾〈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詩二首之一:「水崖落屐齒,風葉亂裘茸。」
  4. 繡線。明·高啟〈效香奩〉詩二首之一:「青瑣初空別恨長,繡茸留得唾痕香。」通「絨」。

茸 [ rǒng ]

  1. 推入、推致。《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而僕又茸以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毡 ( 氈 ) zhān《國語辭典》
  1. 「毡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