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无畏全心普,分形应类差。

释彦泯宋代〕《圆相观音菩萨瑞像颂

妙觉慈悲主,身云莹碧霞。光轮停夜月,璎珞缀千花。

无畏全心普,分形应类差。圆通斯第一,名号遍恒沙。

处处得消息,头头感叹嗟。和风飞语燕,斜日噪寒鸦。

昂首清尘眼,称名断苦芽。谛观圆满相,砧杵落谁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无畏全心分形

无畏(無畏)wú wèi
(1).无所忌惮。《书·泰誓中》:“勗哉夫子,罔或无畏,寧执非敌。” 孔 传:“无敢有无畏之心。”《新唐书·隐逸传·孙思邈》:“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穡,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
(2).无所畏惧。《礼记·表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晋 张华 《女史箴》:“玄熊攀槛, 冯媛 趍进。夫岂无畏,知死不恡。” 杨朔 《英雄时代》:“他们那种大无畏的忘我精神,更是惊人!”
(3).不要害怕。《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寡君命 恒 曰:‘无及寡,无畏众。’”《孟子·尽心下》:“王曰:‘无畏!寧尔也,非敌百姓也。’” 朱熹 集注:“王谓 商 人曰:无畏我也。”
(4).指 唐 五代 间皇帝赐臣下在御前直言无须忌惮的一种特殊待遇。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白 顿首曰:‘ 寧王 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俗説 唐 、 五代 间事,每及功臣,多云‘赐无畏’……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
(5).佛教语。指佛于大众中说法泰然无所畏之德。《法苑珠林》卷八一:“我能飞行游虚空,已过汝界心无畏。”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愿勇猛无畏 阿弥陀 ,俯听恳求接引我。”  ——《漢語大詞典》
全心
傅灯录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曰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  ——《骈字类编》
普 pǔ《國語辭典》

普 [ pǔ ]

  1. 广大而周遍。如:「普通」、「普遍」、「普级」。《孟子·万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 普鲁士的简称。如:「普法战争」。
  2. 姓。如元代有普恩,明代有普泰。
分形 fēn xíng
(1).谓呈现各种形态。《文选·张衡〈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 薛综 注:“易貌分形,变化异也。”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睞分形。”《花月痕》第七回:“羌託迹之靡常,遂分形而各寄。”
(2).分离。 南朝 宋 鲍照 《赠故人马子乔》诗之六:“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 唐 韩愈 《答张彻》诗:“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漢語大詞典》
应 ( 應 ) yīng/yìng
应 [ yīng ]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应 [ yìng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类 ( 類 ) lèi
类 [ lèi ]
  1.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
  2. 相似,好像:~似。~同。
差 chà/chā/chāi/cī《國語辭典》

差 [ chā ]

  1. 缺失、錯誤。如:「誤差」、「出差錯」。
  2. 區別、不同。《荀子·榮辱》:「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貴賤之等,長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
  3. 數學上指兩數相減所得的數。如:「三減一的差是二。」
  1. 失誤、不當。《明史·卷二五一·徐光啟傳》:「臣聞曆久必差,宜及時修正。」
  2. 因比較而產生區別。如:「他們彼此的說法差異很大。」
  1. 尚、略、還。如:「差強人意」。

差 [ chāi ]

  1. 派遣。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縛戎人〉:「邊頭大將差健卒,入抄禽生快於鶻。」《水滸傳·第五五回》:「出師之日,我自差官來點視。」
  2. 選擇。《詩經·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馬?」《文選·宋玉·高唐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
  1. 受派遣去做事的人。如:「欽差」、「信差」。
  2. 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公差」。《紅樓夢·第六○回》:「寶玉房中的丫鬟差輕人多。」

差 [ chà ]

  1. 不好。如:「成績差」、「他的文章太差了。」
  1. 欠缺、短少。如:「差十分就八點鐘了。」
  1. (一)​之語音。

差 [ cī ]

  1. 不整齊、不齊一。如:「參差」、「差互」。
  1. 分別、區分。《荀子·大略》:「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而已。」《元史·卷七二·呂思誠傳》:「差民戶為三等,均其徭役。」
  1. 等級。《孟子·滕文公上》:「愛無差等,施由親始。」

差 [ cuō ]

  1. 搓磨、搓洗。《禮記·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漢·鄭玄·注:「差,淅也。」唐·孔穎達·正義:「差是差摩,故云淅。」

差 [ chài ]

  1. 病癒。《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華佗傳》:「操積苦頭風眩,佗針,隨手而差。」唐·元稹〈蟆子詩·序〉:「故齧人成瘡,秋夏不愈,膏楸葉而傅之,則差。」通「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