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bó)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道里 dào lǐ
(1).道路;路途。《管子·七法》:“故有风雨之行,故能不远道里矣;有飞鸟之举,故能不险山河矣。”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无妄》:“道里夷易,安全无患。”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六:“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宋 宋祁 《王畿千里赋》:“风雨之所交者,道里之必均焉。”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童]这坛可有多少大?[浄]虽则是倚方隅,占基阶,坛场咫尺,却可也纳须弥,藏世界,道里由延。”
(2).普通长度。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其於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
(3).道路村落。《商君书·错法》:“苟有道里,地足容身,士民可致也。苟容市井,财货可众也。” ——《漢語大詞典》
(2).普通长度。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其於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
(3).道路村落。《商君书·错法》:“苟有道里,地足容身,士民可致也。苟容市井,财货可众也。” ——《漢語大詞典》
辽远(遼遠)liáo yuǎn
(1).遥远。《左传·襄公八年》:“ 楚 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宋书·恩倖传·徐爰》:“虏犯边塞,水陆辽远,孤城危棘,復不可置。”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漳滨已辽远,江潭未旋返。” 茅盾 《一个女性》:“他是何等样的人呢?在辽远的他方?抑在左右前后的身旁?”
(2).久远。《陈书·周弘正传》:“篇简湮没,岁月辽远。”《元典章·礼部三·三皇配享》:“若其相貌冠服年代辽远,无从考证,不可妄定。”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这实在是对于灵魂的鞭责,虽说还在辽远的将来。”
(3).远大。 李大钊 《青春》:“彼幽闲贞静之青春,携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飘然贡其柔丽之姿於吾前途辽远之青年之前,而默许以独享之权利。” 魏巍 《前进吧,祖国》:“没有人知道你的前途究竟是多么美丽、广阔和辽远。” ——《漢語大詞典》
(2).久远。《陈书·周弘正传》:“篇简湮没,岁月辽远。”《元典章·礼部三·三皇配享》:“若其相貌冠服年代辽远,无从考证,不可妄定。”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这实在是对于灵魂的鞭责,虽说还在辽远的将来。”
(3).远大。 李大钊 《青春》:“彼幽闲贞静之青春,携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飘然贡其柔丽之姿於吾前途辽远之青年之前,而默许以独享之权利。” 魏巍 《前进吧,祖国》:“没有人知道你的前途究竟是多么美丽、广阔和辽远。” ——《漢語大詞典》
山川 shān chuān
(1).山岳、江河。《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 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记·蒙恬列传》:“﹝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漢語大詞典》
阻深 zǔ shēn
险阻幽深。《尚书大传》卷四:“道路悠远,山川阻深。”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山川阻深兮魂魄流行,祀祭则及兮勿谓不通。” 清 钱谦益 《江西南安府上犹县知县张国栋授文林郎制》:“阻深僻壤,越在数千里外,犹吾堦户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察其本都,奥区阻深,以丽王公,西方之人歟?” ——《漢語大詞典》
不能 bù néng
不可能;不能够。例如: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不能理解;不能生育;不能实现。
不允许,不可以。例如: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
不至于 ——《漢語大詞典》
不允许,不可以。例如:不能不谈到;不能接受;不能相提并论。
不至于 ——《漢語大詞典》
自致 zì zhì
(1).竭尽自己的心力。《论语·子张》:“ 曾子 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2).凭主观努力而得。《南史·赵知礼蔡徵等传论》:“ 希祥 劳臣之子,才名自致,迹涉便佞,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顾八分》诗:“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谭嗣同 《治事篇·学会》:“人人可以自致,处处可以见功,夫何惮而久不为也。”
(3).谓将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谭嗣同 《与唐绂丞书》:“虽然,三十曰壮,坐此縈繚迟回,卒不克自致于当世有用之学。”
(4).自己表达。《礼记·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
(5).犹自给;亲自料理、备办。《陈书·文学传·褚玠》:“ 玠 在任岁餘,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宋 曾巩 《洪渥传》:“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輒悲之。” 清 曾国藩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 陈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无弗致也。”
(6).谓自丧其身。《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 张彦泽 ﹞告 德光 曰:‘ 维翰 自縊。’ 德光 曰:‘我本无心杀 维翰 , 维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处。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漢語大詞典》
(2).凭主观努力而得。《南史·赵知礼蔡徵等传论》:“ 希祥 劳臣之子,才名自致,迹涉便佞,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顾八分》诗:“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谭嗣同 《治事篇·学会》:“人人可以自致,处处可以见功,夫何惮而久不为也。”
(3).谓将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谭嗣同 《与唐绂丞书》:“虽然,三十曰壮,坐此縈繚迟回,卒不克自致于当世有用之学。”
(4).自己表达。《礼记·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
(5).犹自给;亲自料理、备办。《陈书·文学传·褚玠》:“ 玠 在任岁餘,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宋 曾巩 《洪渥传》:“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輒悲之。” 清 曾国藩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 陈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无弗致也。”
(6).谓自丧其身。《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 张彦泽 ﹞告 德光 曰:‘ 维翰 自縊。’ 德光 曰:‘我本无心杀 维翰 , 维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处。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