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落日 luò rì
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落日横江老白苹,同乡停问一相亲。”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主人》:“落日的红光,把他的脸孔,照成了古铜色。” ——《漢語大詞典》
千林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宋 陆游 海棠 千林誇盛丽,一枝赏纤柔。 ——《骈字类编》
宋 陆游 海棠 千林誇盛丽,一枝赏纤柔。 ——《骈字类编》
迥 jiǒng《國語辭典》
迥 [ jiǒng ]
形- 辽远。《说文解字·辵部》:「迥,远也。」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的确的、特别的。如:「迥然不同」。《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回》:「小嬛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凡品,因又问何名。」
- 郊野。南朝宋·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升峤眺日𫐄,临迥望沧洲。」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通「坰」。
清风(清風)qīng fēng
(1).清微的风;清凉的风。《诗·大雅·烝民》:“ 吉甫 作诵,穆如清风。” 毛 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唐 杜甫 《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紈扇罗衫,剖瓜解暑。”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 莫斯科 天色已经非常和快。”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2).清惠的风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於安寧;归共优游,播清风於长久。”
(3).高洁的品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明 李贽 《豫约·感慨平生》:“夫 陶公 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 清 唐孙华 《合肥谒包孝肃祠》诗:“高原遗庙鬱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漢語大詞典》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迳 ( 逕 ) jìng
迳 [ jìng ]
- ◎ 同“径”。
幽 yōu《國語辭典》
幽 [ yōu ]
形- 隐微的。《史记·卷二四·乐书》:「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 深远的。如:「幽远」。《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唐·韩偓〈春闷〉诗:「相思不相信,幽恨更谁知。」
- 僻静的。如:「幽静」。《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一》:「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 清新、雅致的。如:「幽雅」、「清幽」。《老残游记·第八回》:「上去有块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著月色,异常幽秀。」
- 昏暗不明的。如:「幽暗」。《商君书·禁使》:「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西游记·第六七回》:「黑云漠漠遮星汉,灯火无光遍地幽。」
- 退隐的。如:「幽居」。晋·陶渊明〈命子诗〉:「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 囚禁。如:「幽禁」。《荀子·王霸》:「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
- 鬼神。《北史·卷二五·尉元传》:「夫至孝通灵,至顺感幽。」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 参见「幽冥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