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不释手,日旰忘晨飧。
五迈〔宋代〕《跋黄京甫必昌提干四书讲义》
吾友黄京甫,顺资厚以浑。
自了场屋债,偏参诸老门。
四书不释手,日旰忘晨飧。
超悟到圣处,不能忘于言。
序讲凡五篇,字字比玙璠。
伊洛有心印,传受百圣源。
紫阳有心灯,瞩破万世错。
得君再细绎,提醒钩其玄。
如印一洗涤,篆籀宛然存。
如灯增膏油,光焰大且敏。
我昔从师以,是书粗计论。
老大学不进,德性焉能尊。
因君重感慨,旧闻日当温。
愿言剪枝叶,作音事本根。
自了场屋债,偏参诸老门。
四书不释手,日旰忘晨飧。
超悟到圣处,不能忘于言。
序讲凡五篇,字字比玙璠。
伊洛有心印,传受百圣源。
紫阳有心灯,瞩破万世错。
得君再细绎,提醒钩其玄。
如印一洗涤,篆籀宛然存。
如灯增膏油,光焰大且敏。
我昔从师以,是书粗计论。
老大学不进,德性焉能尊。
因君重感慨,旧闻日当温。
愿言剪枝叶,作音事本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四书(四書)sì shū
(1).《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 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元 皇庆 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 朱熹 的《集注》为根据。 明 清 相沿不改。 元 方回 《古斋箴》序:“近世 朱 氏‘四书’,吾服膺焉。”参见“ 四子书 ”。
(2).指四部书。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疏启》:“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参见“ 四部书 ”。 ——《漢語大詞典》
(2).指四部书。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疏启》:“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参见“ 四部书 ”。 ——《漢語大詞典》
不释(不釋)bù shì
(1).不舍弃。《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鑠金百溢, 盗跖 不掇。”《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
(2).不能消除;不能忘掉。《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室人不幸殂谢,感悼不释於怀。” 钱钟书 《围城》五:“我第一次碰到你以后,倒常常想你,念念不释地恨你。”
(3).不宽宥。《后汉书·侯霸传》:“ 歆 ( 韩歆 )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帝犹不释,復遣使宣詔责之。司隶校尉 鲍永 固请不能得, 歆 及子 婴 竟自杀。” ——《漢語大詞典》
(2).不能消除;不能忘掉。《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室人不幸殂谢,感悼不释於怀。” 钱钟书 《围城》五:“我第一次碰到你以后,倒常常想你,念念不释地恨你。”
(3).不宽宥。《后汉书·侯霸传》:“ 歆 ( 韩歆 )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帝犹不释,復遣使宣詔责之。司隶校尉 鲍永 固请不能得, 歆 及子 婴 竟自杀。” ——《漢語大詞典》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日旰 rì gàn
天色晚;日暮。《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献公 戒 孙文子 、 宁惠子 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 杜预 注:“旰,晏也。” 杨伯峻 注:“旰,日晚也。”《汉书·张汤传》:“ 汤 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箴规》:“ 韩滉 专政,每奏事或日旰,它相充位而已。” ——《漢語大詞典》
忘 wàng《國語辭典》
忘 [ wàng ]
语音 动- 不记得。如:「勿忘我」、「后事不忘前事之师」、「乐而忘返」、「废寝忘食」、「得意忘形」。
- 遗失、丧失。《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传》:「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比干尽仁而遗其身。」唐·颜师古·注:「忘,亡也。吴王杀之,被以恶名,失其善称号。」《文选·陆机·叹逝赋》:「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 遗弃、舍弃。《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忘 [ wáng ]
读音- (一)之读音。
晨 chén《國語辭典》
晨 [ chén ]
名- 早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如:「清晨」、「一日之计在于晨」。
- 鸡鸣报晓。《书经·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唐·孔颖达·正义:「言无晨鸣之道。」
飧 sūn《國語辭典》
飧 [ sūn ]
名- 晚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汉·赵岐·注:「朝曰饔,夕曰飧。」
- 煮熟的饭菜。如:「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 便饭。《仪礼·聘礼》:「宰夫朝服设飧。」汉·郑玄·注:「食不备礼曰飧。」
- 以水泡饭。《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唐·孔颖达·正义:「飧谓用饮浇饭于器中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