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俯仰(頫仰)fǔ yǎng
(1).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俯仰观幻化,斯理本如此。”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歔欷 xū xī
悲泣;抽噎;叹息。《楚辞·离骚》:“曾歔欷余鬱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汉 蔡琰 《悲愤诗》:“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新唐书·刘祥道传》:“稍迁司刑太常伯。每覆大狱,必歔欷累叹。”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长老至今言之,犹歔欷酸鼻。” ——《漢語大詞典》
凭吊(凭弔)píng diào
亦作“ 凭吊 ”。 谓对着遗迹遗物感慨往古的人或事。 清 徐夜 《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疑向 西臺 犹慟哭,思当 南宋 合酸辛。我来凭弔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手泽犹存,音容何在?好教我空对遗簪凭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五:“我凭吊过 黄兴 墓、 蔡锷 墓,也凭吊过 屈子 庙、 贾太傅 祠。”
见“ 凭弔 ”。
亦作“ 凭弔 ”。 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清 佟国器 《酷相思·石头城怀古》词:“百尺高臺临鹤渚,凭弔悲今古。” 清 陈梦雷 《易水怀古》诗:“河流呜咽增凴弔,策蹇城西日欲昏。” ——《漢語大詞典》
见“ 凭弔 ”。
亦作“ 凭弔 ”。 对着遗迹等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清 佟国器 《酷相思·石头城怀古》词:“百尺高臺临鹤渚,凭弔悲今古。” 清 陈梦雷 《易水怀古》诗:“河流呜咽增凴弔,策蹇城西日欲昏。”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