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渠在狱伍四归,天府上功民俗熙。
揭傒斯〔元代〕《题临江同知问流民事迹》
江北流民七十口,三十馀年在江表。朋凶结恶四百馀,白刃差差历村保。
崩腾所向如投空,白昼攫金都市中。顷由南昌入丰邑,反赂守者为先容。
长官坐堂寇入室,妻子莫逃况金帛。岂无乡民敢相敌,长官一挥翻辟易。
临江贰守廉且武,手缚其渠散其伍。岂惟乡民得按堵,邻境闻之皆鼓舞。
其渠在狱伍四归,天府上功民俗熙。乃知一念敬厥职,万事至难皆可为。
人民社稷我所有,安得坐视如鸡狗。人在鸡狗犹爱之,民社岂在鸡狗后,请君看取临江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渠 qú/jù《國語辭典》
渠 [ qú ]
名- 人工挖掘的水道。如:「河渠」、「溝渠」、「水到渠成」。
- 姓。如漢代有渠參。
- 他,指第三人稱。如:「渠等」、「渠輩」。宋·楊萬里〈郡圃杏花〉詩:「海棠穠麗梅花淡,匹似渠儂別樣奇。」
- 大。《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
- 參見「[[渠渠]]」條。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狱 ( 獄 ) yù
狱 [ yù ]
- 监禁罪犯的地方:监~。~吏。~卒。地~。越~。
- 罪案,官司:冤~。文字~。断~。~讼。
伍 wǔ《國語辭典》
伍 [ wǔ ]
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以五人为一伍。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伍,军法五人为伍。」《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
- 军队。如:「入伍」。唐·杜牧〈原十六卫〉:「籍藏将府,伍散田亩。」
- 古代基层的户政编制单位,以五家为一伍。《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管子·乘马》:「五家而伍,十家而连。」
- 五的大写。
-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伍子胥。
- 杂处、参杂。《荀子·议兵》:「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唐·杨倞·注:「伍参,犹错杂也。」
四 sì《國語辭典》
四 [ sì ]
名- 介于三和五之间的自然数。如:「三、四、五、六……」。大写作「肆」,阿拉伯数字作 「4」。
- 古代乐谱上用来表示音阶的符号。
- 姓。如宋代有四象。
- 第四的。如:「四更天」、「四年级」、「四品官」。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天府 tiān fǔ
(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 周 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荀子·大略》:“不知而问 尧 舜 ,无有而求天府。”《南齐书·顾欣传》:“徵赋有增于往,天府尤贫于昔。”《新唐书·牛僧孺传》:“荒财耗力且百万,终不得 范阳 尺帛斗粟入天府。”《清史稿·食货志一》:“ 道 咸 以降……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因 秦 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晋书·袁乔传》:“ 蜀 土富实号称天府,昔 诸葛武侯 欲以抗衡中国。”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伏以国家富有 巴 蜀 ,是天府之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绪言》:“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 中国 兮!而实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唐 康骈 《剧谈录·崔道枢食井鱼》:“其后有判词云:‘ 崔道枢 所害雨龙,事关天府,原之不可,按罪急追,所有官爵并皆削除,年寿亦减一半。’”《封神演义》第六五回:“凤街丹詔离天府,玉勅金书降下来。”
(4).指朝廷。《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输力王室,以篤臣节。功列天府,令问不已。” 唐 皎然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天府登名后,迴看 楚 水清。” ——《漢語大詞典》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因 秦 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晋书·袁乔传》:“ 蜀 土富实号称天府,昔 诸葛武侯 欲以抗衡中国。”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伏以国家富有 巴 蜀 ,是天府之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绪言》:“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 中国 兮!而实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唐 康骈 《剧谈录·崔道枢食井鱼》:“其后有判词云:‘ 崔道枢 所害雨龙,事关天府,原之不可,按罪急追,所有官爵并皆削除,年寿亦减一半。’”《封神演义》第六五回:“凤街丹詔离天府,玉勅金书降下来。”
(4).指朝廷。《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输力王室,以篤臣节。功列天府,令问不已。” 唐 皎然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天府登名后,迴看 楚 水清。” ——《漢語大詞典》
上功 shàng gōng
(1).最高的功绩。《吴子·励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餙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餚席无重器。”《晋书·刘颂传》:“会灭 吴 诸将争功,遣 颂 校其事,以 王浑 为上功, 王濬 为中功。”
(2).崇尚劳作或功绩。上,通“ 尚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 郑玄 注:“功,农功。”《管子·问》:“授事以能,则人上功。”
呈报功劳。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今臣闻 云中 太守 魏尚 ……斩首上功,误差数级,下之吏, 尚 竟抵罪。” ——《漢語大詞典》
(2).崇尚劳作或功绩。上,通“ 尚 ”。《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 郑玄 注:“功,农功。”《管子·问》:“授事以能,则人上功。”
呈报功劳。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今臣闻 云中 太守 魏尚 ……斩首上功,误差数级,下之吏, 尚 竟抵罪。” ——《漢語大詞典》
民俗 mín sú
(1).人民的风俗习惯。《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絶。”《史记·循吏列传》:“ 楚 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然后上下同心,致君亲如 尧 舜 ;中外有道,躋民俗於 羲皇 。”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2).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宋 张孝祥 《正提刑启》:“畴昔熟於条教,莫先图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当益厉官常之守。”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奋白笔,书盈尺之纸,为国家陈民俗之急。” ——《漢語大詞典》
熙 xī《國語辭典》
熙 [ xī ]
形- 光明。如:「熙明」、「光熙」。《晋书·卷七二·郭璞传》:「窟泉之潜不思云翚,熙冰之采不羡旭晞。」
- 和乐。《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 兴起、兴盛。《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是以君臣并熙,名奋百世。」晋·卢谌〈赠刘琨诗〉:「濬哲惟皇,绍熙有晋。」
- 开拓、光大。《书经·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后汉书·卷四八·爰延传》:「使积善日熙,佞恶消殄,则干灾可除。」
- 嬉戏。《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闲。」唐·李善·注:「熙,戏也。」通「嬉」。
熙 [ yí ]
名- 姓。为帝喾时水正熙氏的后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