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娇妻稚女了不顾,一苇苍茫汎吴越。

胡应麟明代〕《于生歌赠凤鸣

齐东于生太奇绝,草就征西才十八。万言落笔风雨惊,白眼青天对明灭。

忆生年少歌远游,兴到扁舟夜中发。娇妻稚女了不顾,一苇苍茫汎吴越。

会稽秦望攀嶕峣,回首山阴正飞雪。四百八十金银宫,湖上烟波若涂抹。

移舟却向姑苏台,扬子涛声暮填咽。石城城南访莫愁,画栋雕甍管弦列。

平康巷陌人如花,散尽黄金等尘屑。万金散尽归故乡,斑烂菽水娱高堂。

三冬文史业颇富,骅骝騄駬争腾骧。一经耻逐蠹鱼老,摩挲石鼓临钟王。

解衣盘礴得画理,朱栏澒洞浮潇湘。禽鱼小景各生动,飞鸣宿食交林塘。

明窗净几拂缣素,虎丘细酌焚清香。名流满座挥大白,百觚一饮雄高阳。

酣来如意舞精铁,双龙错落回精光。一朝遇我庄岳底,飘然挟刺来茅堂。

念年魂梦走瀫水,龙门渺邈如天阊。先生牙颊肯终惠,蟭蛲努力追飞黄。

嗟余濩落拙且蹇,江淮一旅徒披猖。中原屈指故老尽,即今二仲谁求羊。

邂逅逢生竹林下,有如阮籍偕嵇康。淋漓曲糵岂无意,仰天大笑神飞扬。

男儿事业在十指,述功纪德皆文章。高冠大盖等澌沫,电光石火徒张皇。

生今二十甫逾八,声华烨烨悬乡邦。歌处呻吟总金石,赋成咳唾俱琳琅。

山东英妙孰卿比,长缨直欲蒐穷荒。他时掉臂走双阙,天人三策摅岩廊。

名成弹指竟大业,肯将肉食移青缃。春风乍夜变杨柳,娟娟别思盈河梁。

念子殷勤若胶漆,纷披大雪携壶浆。男儿抗手讵足论,新秋计日来馀皇。

芒鞋布袜吾共尔,翩翩结束穷齐方。云霞万仞蹑梁父,七十二帝骖翱翔。

磨崖绝顶勒名姓,卧看海日生扶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娇妻稚女了不一苇苍茫吴越

娇妻(嬌妻)jiāo qī
年轻的妻子;美貌的妻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家家玉帛弃泥土,少女娇妻愁被虏。”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小生平日之间,与人水米无交。我若有些好歹,争奈娇妻幼子,归於何处?”《红楼梦》第二一回:“淑女从来多抱怨,娇妻自古便含酸。”  ——《漢語大詞典》
稚女 zhì nǚ
亦作“穉女”。 幼女;少女。 南朝 梁武帝 《采菱曲》:“河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呼集羣丑,不论妍媸而迭淫之,虽寡妇穉女亦不免。”  ——《漢語大詞典》
了不 liǎo bù
绝不;全不。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金 元好问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漢語大詞典》
顾 ( 顧 ) gù
顾 [ gù ]
  1.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3.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4. 拜访:三~茅庐。
  5.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6.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7. 同“雇”,酬。
  8. 姓。
一苇(一葦)yī wěi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 长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一:“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漢語大詞典》
苍茫(蒼茫)cāng máng
(1).广阔无边的样子。 晋 潘岳 《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林野苍茫,青天高而九州迥。” 明 沈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猿啸暮天长,景色凄凉,盘迴百里路苍茫。” 刘白羽 《日出》:“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沈沈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
(2).模糊不清的样子。 南朝 梁 沈约 《夕行闻夜鹤》诗:“海上多云雾,苍茫失洲屿。” 唐 王昌龄 《沙苑南渡头》诗:“蓬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悵立少时,闻村犬鸣吠,苍茫中见树木屋庐,皆故里景物。”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在苍茫的暮色中一见那人颔下有一撮小胡子,便知道是 吴府 总管 费小胡子 费晓生 。”
(3).犹匆忙。 唐 杜甫 《北征》诗:“ 杜子 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仇兆鳌 注:“苍茫,急遽之意。”  ——《漢語大詞典》
汎 fàn《國語辭典》

泛 [ fàn ]

  1. 漂浮。三国魏·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二:「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通「泛」。
  1. 普遍、广泛。《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南齐书·卷四一·周颙传》:「泛涉百家,长于佛理。」通「泛」。
  1. 姓。如汉代有泛嶷。
吴越 wú yuè
(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