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柳絮 liǔ xù
(1).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復随风。”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五:“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红楼梦》第七一回:“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的东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説好了,才不落套。” 杨朔 《〈铁流〉的故事》:“窗外满地正照耀着暖洋洋的太阳光,漫天正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 谢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诗、赋、誄、颂传於世。”后遂以“柳絮”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 余季女 ……赘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见 余 水迈柳絮,学不彼若,輒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传》第九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漢語大詞典》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 刘孝标 注引《妇人集》:“ 谢夫人 名 道藴 ,有文才。所著诗、赋、誄、颂传於世。”后遂以“柳絮”为典,多指才女或佳句。 元 王逢 《读余季女〈怀其夫水宗道诗〉序》:“ 余季女 ……赘同郡 水宗道 。甫踰月, 水 具见 余 水迈柳絮,学不彼若,輒辞归,闭门读书,久不返。”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渔翁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3).喻指雪花。《水浒传》第九三回:“是夜刮起东北风,浓云密布,纷纷洋洋,降下一天大雪。明日,众头领起来看时,但见:纷纷柳絮,片片鹅毛。”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四野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粘 nián/zhān《國語辭典》
粘 [ nián ]
動- 附著。如:「麥芽糖粘的她衣服都是。」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稍稍息勞筋,網聚粘圓鯽。」宋·王禹偁〈杏花〉詩七首之一:「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團。」通「黏」。
- 糊貼。如:「粘海報」、「粘郵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有些磨壞的去處,再把些飯兒粘得硬硬的,墨兒塗得黑黑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恐店主人忘了,遂於沿路上令王吉于牆壁粘手榜。」通「黏」。
- 姓。如明代有粘鵬。
空外 kōng wài
野外;天外。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谁道我随 张博望 ,悠悠空外泛仙槎。” 宋 赵若愚 《柳梢青》词:“空外笙簫,人间笑语,身在 蓬莱 。” 元 曾允元 《月下笛》词:“柔条折尽成轻别,向空外瑶簪一掷。” ——《漢語大詞典》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名-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动-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梨云(梨雲)lí yún
(1).指梨花。 元 陈樵 《玉雪亭》诗之一:“梨云柳絮共微茫,春入园林一色芳。” 清 冯珍 《满江红》词:“昨夜梨云,驀卷得、东风剗地。”
(2).指梨花云。用 唐 王建 梦见梨花云事典。 明 高启 《题〈美人对镜图〉》诗:“晓院鹿卢鸣露井,玉人梦断梨云冷。”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病晤》:“梦影梨云正茫茫,病不胜娇嬾下牀。”详“ 梨花云 ”。 ——《漢語大詞典》
(2).指梨花云。用 唐 王建 梦见梨花云事典。 明 高启 《题〈美人对镜图〉》诗:“晓院鹿卢鸣露井,玉人梦断梨云冷。”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病晤》:“梦影梨云正茫茫,病不胜娇嬾下牀。”详“ 梨花云 ”。 ——《漢語大詞典》
不断(不斷)bù duàn
(1).割不开。《韩非子·内储说下》:“援礪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髮不断。”
(2).不绝;接连。《隋书·北狄传·突厥》:“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 宋 楼锷 《浣溪沙·双桧堂》词:“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 梁斌 《红旗谱》十六:“‘五月鲜儿’桃子熟了,不断地有小贩来趸。”
(3).不果决;不果断。《韩非子·有度》:“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后汉书·宦者传论》:“ 竇武 、 何进 ,位崇戚近,乘九服以嚣怨,协羣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断,至於殄败。”《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袁公 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鲁侯 ﹞乃告以让位,激成弑逆之恶,岂非优柔不断,自取其祸!” ——《漢語大詞典》
(2).不绝;接连。《隋书·北狄传·突厥》:“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 宋 楼锷 《浣溪沙·双桧堂》词:“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 梁斌 《红旗谱》十六:“‘五月鲜儿’桃子熟了,不断地有小贩来趸。”
(3).不果决;不果断。《韩非子·有度》:“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后汉书·宦者传论》:“ 竇武 、 何进 ,位崇戚近,乘九服以嚣怨,协羣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断,至於殄败。”《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袁公 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鲁侯 ﹞乃告以让位,激成弑逆之恶,岂非优柔不断,自取其祸!” ——《漢語大詞典》
梦中(夢中)mèng zhōng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沈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漢語大詞典》
春 chūn《國語辭典》
春 [ chūn ]
名- 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
- 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 生機。如:「妙手回春」。
- 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
- 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
- 春日的。如:「春風」、「春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