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捧视肃然敬,俨若清庙陈彝牺。
龙眠老人颜鬓皤,街前卖字书擘窠。生平爱古入骨髓,玩好不惜三摩挲。
一垆温润制绝异,肌色肉好神清和。戗金铸耳备工料,制器尚象穷雕磨。
洼隆丰杀中规格,红黄绀紫蟠雷蝌。我时捧视肃然敬,俨若清庙陈彝牺。
音莎。忆昔此垆始宣庙,百物充斥供搜罗。宫闺澹泊厌淫巧,垆韝精慎无偏颇。
百金重购拟和璧,旃檀作匣犀牛䭾。后来市估杂赝鼎,苏铸甘蔡皆幺縻。
乱真每被魍魉卖,怀宝或受蛟龙呵。我来感旧发深喟,抚汝不异双铜驼。
一垆虽小岁月古,列圣德泽相渐摩。我今为公作此歌,万事以往何其多。
歌成烦公书大字,明日且换山阴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捧 pěng《國語辭典》
捧 [ pěng ]
动- 用两手托物。如:「捧碗」、「捧茶」。《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 扪、按。如:「捧腹大笑」。《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笑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
- 赞扬、奉承他人或代为吹嘘。如:「捧场」、「他被捧上天了。」
- 量词。计算两手捧承物品的单位。如:「捧著一捧花」。
视 ( 視 ) shì
视 [ shì ]
- 看:~觉。~力。~野。鄙~。注~。近~。~而不见。熟~无睹。
- 亲临某事:~事。~察。
- 看待:藐~。重~。等闲~之。
- 看望:探~。省(xǐng )~。
-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侯”。
- 古同“示”,表明。
肃然(肅然)sù rán
(1).恭敬貌。《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汉书·礼乐志》:“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亦从而拱揖拜跪,肃然如见其人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
(2).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沈约 《俗说》:“ 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緻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3).严肃认真;庄严。《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4).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南齐书·皇后传·高昭刘皇后》:“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5).微风吹动貌。《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续谈助》卷三引《汉武故事》:“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6).萧瑟貌。 宋 苏轼 《颶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7).山名。在 泰山 东麓。《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禪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登封瘞崇坛,降禪藏 肃然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 肃然山 ,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峩,对之肃然,因名。” ——《漢語大詞典》
(2).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沈约 《俗说》:“ 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緻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3).严肃认真;庄严。《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4).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南齐书·皇后传·高昭刘皇后》:“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5).微风吹动貌。《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续谈助》卷三引《汉武故事》:“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6).萧瑟貌。 宋 苏轼 《颶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7).山名。在 泰山 东麓。《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禪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登封瘞崇坛,降禪藏 肃然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 肃然山 ,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峩,对之肃然,因名。” ——《漢語大詞典》
敬 jìng《國語辭典》
敬 [ jìng ]
动- 尊重。如:「敬重」、「敬老尊贤」。《论语·先进》:「门人不敬子路。」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弛。」
- 有礼貌的献上。如:「敬茶」、「敬酒」。《红楼梦·第五四回》:「又命宝玉:『也敬你姐姐一杯。』」
- 慎重、恭敬。如:「敬赠」、「敬贺」。《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宋·邢昺·疏:「居处恭谨,执事敬慎。」宋·苏轼〈答陈传道〉五首之四:「新旧诸诗,幸得敬览,不意余生,复见斯作。」
- 恭肃。《礼记·大学》:「为人臣,止于敬。」
- 表示敬意、谢意或祝贺之意的礼物。如:「喜敬」、「贺敬」、「节敬」。《后汉书 ·卷五三·周燮传》:「遣生送敬,遂辞疾而归。」《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和》:「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
- 姓。如唐代有敬元礼。
俨若(儼若)yǎn ruò
(1).恭敬貌。语出《礼记·曲礼上》:“毋不敬,儼若思。”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故儼若冠於《曲礼》,望貌首於五事,出门有见宾之肃,闲居有敬独之戒。”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心和则其体儼若,君惠则其民晏如。”
(2).宛若,好象。《西京杂记》卷三:“復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各有所执,皆缀花采,儼若生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小西天》:“ 石经山 峰峦秀拔,儼若 天竺 ,因谓‘小西天’。” 萧红 《夏夜》:“她依着一株花枝,花枝的影子抹上墙去,那样她俨若睡在荷叶上。” ——《漢語大詞典》
(2).宛若,好象。《西京杂记》卷三:“復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各有所执,皆缀花采,儼若生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小西天》:“ 石经山 峰峦秀拔,儼若 天竺 ,因谓‘小西天’。” 萧红 《夏夜》:“她依着一株花枝,花枝的影子抹上墙去,那样她俨若睡在荷叶上。” ——《漢語大詞典》
清庙(清廟)qīng miào
(1).《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 郑玄 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 郑玄 注:“《清庙》,乐章名。”《后汉书·逸民传·法真》:“臣愿圣朝就加袞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昭具俭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登明堂,坐清庙。” 郭璞 注:“清庙,太庙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于赋颂者,四千名而足。” ——《漢語大詞典》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 郑玄 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 郑玄 注:“《清庙》,乐章名。”《后汉书·逸民传·法真》:“臣愿圣朝就加袞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昭具俭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登明堂,坐清庙。” 郭璞 注:“清庙,太庙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于赋颂者,四千名而足。” ——《漢語大詞典》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 排列,摆设:~列。~兵。
- 述说:~述。~情。详~。~诉。~说。
-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 姓。
彝 yí《國語辭典》
彝 [ yí ]
名- 古代盛酒的器具或宗庙常用的祭器。《尔雅·释器》:「彝、卣、罍,器也。」晋·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宋书·卷四二·刘穆之传》:「功铭鼎彝,义彰典策。」
- 常道、常法。《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多分布在大陆地区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牺 ( 犧 ) xī
牺 [ xī ]
- 古代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牲(➊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如“~~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➋为了崇高的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等,如“为祖国不怕流血~~”;➌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如“他~~自己的休息时间,突击完成了任务”)。~牛。~尊(古代牺牛形的酒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