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云木(雲木)yún mù
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陈子昂 《春台引》:“何云木之英丽,而池馆之崇幽。”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二:“层巢俯云木,信美非吾土。” 清 魏源 《昆山别龚定庵自珍》诗:“鸣榔一回首,云木冒平 楚 。”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萧疏(蕭疏)xiāo shū
亦作“ 萧疎 ”。
(1).稀疏;稀少。 唐 唐彦谦 《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八:“ 杨 梁 诸子好,踪跡亦萧疏。” 艾芜 《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2).寂寞;凄凉。 唐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宋 张孝祥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 野堂 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 宝玉 走到 沁芳亭 ,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萧条;不景气。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4).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 金华 山人 余仲扬 ,笔墨萧疏开老苍。”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5).清丽。 唐 吴融 《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 宋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6).空虚。 元 汤式 《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 吴 钩。”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漢語大詞典》
(1).稀疏;稀少。 唐 唐彦谦 《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八:“ 杨 梁 诸子好,踪跡亦萧疏。” 艾芜 《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2).寂寞;凄凉。 唐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宋 张孝祥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 野堂 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 宝玉 走到 沁芳亭 ,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萧条;不景气。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4).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 金华 山人 余仲扬 ,笔墨萧疏开老苍。”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5).清丽。 唐 吴融 《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 宋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6).空虚。 元 汤式 《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 吴 钩。”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漢語大詞典》
何惭(何惭)
毛滂词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 ——《韵府拾遗 覃韵》
大隐(大隱)dà yǐn
(1).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远的人。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伯夷 窜 首阳 , 老聃 伏柱史。” 郁达夫 《舒姑屏题壁》诗:“不知池上 西王母 ,亦忆 东方 大隐无?”
(2).指真正的隐士。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大隐不忘世,葆璞天地间。美哉 綺 与 甪 ,采芝於 商山 。” ——《漢語大詞典》
(2).指真正的隐士。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大隐不忘世,葆璞天地间。美哉 綺 与 甪 ,采芝於 商山 。” ——《漢語大詞典》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动-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助-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