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乃路傍蒿,不如山上松。

李东阳明代〕《与李中舍应祯同饮时晹邸归叠前韵

我昔与君别,京华三见冬。远游隔江海,离思沈空濛。

相逢问衷曲,欲说已复慵。吾生苦多难,忧患为樊笼。

柔肠结成寸,意气惨不融。哀琴与断瑟,曲罢伤遗悰。

嗟子亦何为,所遭良独同。微霜降平地,响应礼山镛。

一语再三叹,对坐蹙两峰。君为空中鹤,我作墙下蛩。

孤鸣比咽调,各自悲秋风。愁城正突兀,险绝难为攻。

幸当樽俎间,赖此曲蘖功。李侯君乡彦,来自东邻东。

剧饮慕太白,清谈胜王戎。当筵列盛馔,岂论麦与葱。

山殽百种杂,海错千盘重。闭门谢俗客,不遣窥垣墉。

解我腰间鱼,絷我枥上骢。芳词吐珠玉,醉脸开芙蓉。

仰视天宇高,坐觉浮云空。兴狂欲起舞,两袖如旋蓬。

向非地主贤,感激安所蒙。酒酣出诗句,卷帙粲已充。

得非黄山谷,或者苏文忠。初如决洪水,势蹙崇伯凶。

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如登巨鳌背,足蹑三山崇。

珠光照海月,下彻冯夷宫。我乃路傍蒿,不如山上松。

亦不如李桃,馀姿媚儿童。向来忘得失,我已效海翁。

狂言久闭口,一发偶为公。起辞屡被肘,顾我少从容。

自言有枰棋,可以为子供。胜欣败亦喜,有技岂必工。

君看敌国手,峙立如貔熊。谁云一丸泥,可作万雉封。

李侯掀髯笑,谓我此味浓。推手覆君局,馀欢付苍僮。

古来风流事,多出文章宗。如何嵇阮流,弃礼蔑敬恭。

桓桓卞将军,怒颊为之红。至今想风采,齿舌生寒锋。

宁将潋滟杯,涤此磊磈胸。国赋出吴会,王师在崆峒。

频年值水旱,力尽经营中。微官竟何事,簪佩随朝钟。

平生几丁字,愧彼两石弓。笑谈一开口,尘世真难逢。

从兹戒耽乐,乐事慎勿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如山上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1.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1.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1.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2.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3.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4.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1.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2.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1.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傍 bàng《國語辭典》

傍 [ bàng ]

  1.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 [ bāng ]

  1. 临近。如:「傍午」、「傍晚」。

傍 [ páng ]

  1. 侧、边。《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通「旁」。
  2. 汉字的偏旁。《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3.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1. 别的、其他的。《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通「旁」。
  2. 不正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通「旁」。
  1. 广泛、普遍的。《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荐之。」通「旁」。
蒿 hāo《國語辭典》

蒿 [ hāo ]

  1. 菊科艾属植物的通称。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青蒿、白蒿等数种。《尔雅·释草》:「蘩之丑,秋为蒿。」晋·郭璞·注:「丑,类也。春秋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
  1. 消失、消耗。《国语·楚语上》:「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而有远心,其为恶也甚也。」三国吴·韦昭·注:「蒿,耗也。」通「耗」。
  1. 气体蒸出的样子。《礼记·祭义》:「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萋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汉·郑玄·注:「蒿,谓气烝出貌也。」
不如 bù rú
(1).比不上。《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山上
魏晋 左思 咏史诗八首 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唐 孟郊 送道士 千年山上行,山上无遗踪。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唐 方干 越中言事二首 其一 郭中云吐啼猿寺,山上花藏调角城。
唐 司空图 移桃栽 禅客笑移山上看,流莺直到槛前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九十七 海上风来吹杏枝,昆崙山上看花时。
唐 张乔 岳阳即事 竹风山上路,沙月水中洲。
唐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五绝 其五 响屧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唐 韦庄 三堂早春 池边冰刃暖初落,山上雪棱寒未销。  ——《骈字类编》
松 ( 鬆 ) sōng《國語辭典》

松 [ sōng ]

  1. 松科植物的總稱。種類極多,一般為常綠喬木。幹聳直,皮粗厚,葉如針,花單性,結毬果,木材用途甚廣,可供醫藥和工藝用。
  2. 姓。如隋代有松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