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

韩愈唐代〕《醉赠张秘书

人皆劝我酒,我若耳不闻。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
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
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
所以欲得酒,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氛氲。
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此诚得酒意,馀外徒缤纷。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今我及数子,固无莸与薰。
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
方今向太平,元凯承华勋。吾徒幸无事,庶以穷朝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野惊俗天葩吐奇

东野(東野)dōng yě
(1).东郊。泛指乡野。《晋书·庾峻传》:“知足如 疏广 ,虽去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於慈;与人子言,依於孝……是故先王许之,而圣人贵之。”
(2).“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世说新语·言语》“ 潁川 太守髡 陈仲弓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寔 ( 陈仲弓 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参阅《孟子·万章上》
(3).古地名。 春秋 鲁 季孙氏 的采邑。《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 杜预 注:“ 东野 , 季氏 邑。”
(4).复姓。 春秋 时有 东野稷 。见《庄子·达生》
(5).犹东序。《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寳。” 李善 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寳。’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惊俗(驚俗)jīng sú
使世俗震惊。《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天竺 伎能自断手足,刺肠胃, 高宗 恶其惊俗,詔不令入中国。” 宋 苏轼 《送蔡冠卿知饶州》诗:“平生儻荡不惊俗,临事迂阔乃过我。”  ——《漢語大詞典》
天葩 tiān pā
非凡的花,常比喻秀逸的诗文。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东野 动惊俗,天葩吐奇芬。” 宋 欧阳修 《会饮圣俞家有作兼呈原父景仁圣从》诗:“诗翁文字发天葩,岂比青红凡草木。” 明 宋濂 《〈詹学士文集〉序》:“萃灵凤之彩毛,擷天葩之奇馨。”  ——《漢語大詞典》
吐奇 tǔ qí
(1).出奇谋。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赞》:“昂昂 子敬 ,拔跡草莱,荷担吐奇,乃构 云臺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故藏器者珍於变通随时,英逸者贵於吐奇拨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临危吐决” 元 胡三省 注:“吐决,谓吐奇决策也。”
(2).发出异采。 刘师培 《文说·耀采》:“ 赵至 《入关》之作, 鲍照 《大雷》之篇, 叔庠 擢秀於 桐庐 , 士龙 吐奇於 鄮县 ,游记之正宗也。”  ——《漢語大詞典》
芬 fēn《國語辭典》

芬 [ fēn ]

  1. 香气。如:「含芳吐芬」。《楚辞·屈原·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晋·傅咸〈感别赋〉:「分绸缪而日新,兰蕙含芬。」
  2. 借指好名声、好德性。《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晋书·卷七四·桓彝传·史臣曰》:「扬芬千载之上,沦骨九泉之下。」
  3. 姓。如周代有芬质。
  1. 隆起的样子。《管子·地员》:「青怵以肥,芬然若灰。」唐·尹知章·注:「芬然,壤起貌。」通「坟」。
  1. 众多。《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唐·颜师古·注:「芬亦谓众多。」通「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